香港創業創新研究院 | 曹仰锋:拥抱产业互联网 塑造组织韧性
17817
post-template-default,single,single-post,postid-17817,single-format-standard,qode-quick-links-1.0,zh,ajax_fade,page_not_loaded,,qode-theme-ver-11.2,qode-theme-bridge,wpb-js-composer js-comp-ver-5.2.1,vc_responsive
 

曹仰锋:拥抱产业互联网 塑造组织韧性

曹仰锋:拥抱产业互联网 塑造组织韧性

导读:企业在危机中如何重构组织资源?企业如何走出危机获得增长?企业如何利用“新商业 新管理 新平台”?在5月15日的金蝶云苍穹峰会上,香港创业创新研究院院长、产业互联网实验室主任曹仰锋博士为我们分享有关产业互联网和组织韧性的看法。

https://v.qq.com/x/page/n0967l8eoxd.html

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高兴利用在线的形式,与各位分享产业互联网如何提高组织的韧性。企业的韧性能够帮助企业快速走出危机,并且能够获得逆势增长。

组织韧性与三新平台

 

1592015326-2639-dK0JuhmYtbbjibk9tJjsub2dTicA

组织韧性是指在危机当中重构组织的资源、流程和关系,促使企业在危机当中快速复原,并推动企业持续增长的一种能力。组织韧性是一项能力的组合,这项能力的组合包含了五大韧性:战略韧性、资本韧性、领导力韧性、关系韧性和文化韧性。根据韧性的强度不同,我把企业分成了这几类,一端是脆性、一端是韧性;我们可以把企业分为四类,一类是脆弱型企业,这类企业在危机当中不堪一击。大家知道前几个月新冠肺炎疫情刚刚出现不久,日本一家非常著名的旅游景区酒店倒闭了,就说明这家公司很脆弱,现金流肯定出了很大的问题,所以脆弱性公司只能在危机当中不堪一击。低韧性企业是指在危机当中能够延续侥幸活下来,但是遍体鳞伤,这种公司是低韧性的。中韧性公司能够在危机当中抵挡住打击,但是也很难成长,只有高韧性企业不仅能够在危机当中活下来,而且还会利用其他竞争对手在危机当中所犯下的错误,能够获得更进一步的增长。所以对高韧性的衡量我是用两个标准:第一个标准是它的复原能力,它能够从危机当中快速复原,而且不仅复原,它还能够持续增长。

1592015325-4241-Cia3Ric6vZuAWRrmx07XEpm7ookw

《组织韧性:如何穿越危机持续增长》

曹仰锋博士最新力作

 

金蝶云苍穹峰会论坛的主题是“新商业 新管理 新平台”,我们不禁要思考在疫情的大背景下,什么是未来的新商业?新商业有什么特征呢?未来的新商业一定是基于场景价值而不仅是产品价值。所以我对未来新商业的判断有三点:

1592015326-8169-FDY94o7KA3C9X22cDjodBNUATksQ

第一,基于场景价值,什么叫场景价值?比如在家里不仅仅需要一台冰箱、一台洗衣机,你需要智慧家庭,智慧家庭就是你的生活场景。你买一台冰箱原来只是买一个硬件,现在你可能还需要冰箱里的食物、产品,冰箱可以和产品之间进行关联,这就是场景价值。所以未来的新商业模式一定是从产品价值升级为场景价值。

第二,价值的创造一定不是单独某一家企业,而是价值共生,这一点我在《第四次管理革命》这本书强调了第四次管理革命时代它的管理核心、商业核心其实就是价值共生、价值共同创造、共赢。

第三,智能互联。大家知道最近由于物联网的发展,现在很多产品都变成了智能产品,端云网一体化模式的核心在于智能终端,这个智能终端可以把万物互联起来。万物互联时代尤其产业互联网,它是看重三个连接:人与人的连接、人与物的连接和物与物的连接。物与物的连接更多的是物联网。

1592015331-4377-zrp9eiamIYGB526fozy0Wuica3Eg

来的新管理是什么?我认为未来的新管理仍然将基于人的价值第一这个基本原则。不管管理模式怎么演变和发展,人的价值第一这一条基本原则永远不会过时。管理的核心是发现每一个人的优势,并且让每个人能够创造自己独特的价值。当然,由于疫情时代,很多管理模式就发生了变化,目前来讲,从我所看到的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上来看,打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发挥每一个人的价值,这是大势所趋。

我把新管理重新解释为四个维度:第一,线上线下的融合。最近很多企业尤其知识型公司知识型员工在家办公已经成为常态,将来一定会形成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管理新模式。但是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比如绩效目标的问题,怎么激励他、考核他等等。第二是任务的颗粒化,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业绩的标准、目标的分解越来越颗粒化,每一个人只有任务更加明确,把大任务分成小任务,把小任务不断地化解,这样才可以清晰地界定每个人的成果。在家办公最难的就是成果的界定,任务的颗粒化、任务的细分能够更清楚地界定你的成果。第三是优势优先,每一个人的价值最大化的前提条件是发现每个人的优势,德鲁克多次强调管理的本质是激发每个人的优势。最后是成果第一,企业不管员工是在家办公还是在单位办公这些都是形式、手段,企业最核心的是要界定好你的成果,这个成果就是为用户创造价值。未来新的管理可能会融入一些新的手段,但是核心的东西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成果第一的原则、优势优先的原则这些原则都是非常重要的。

1592015331-2531-c5GHqJbBia4NoqwlgNQImbZ1SK6A

未来的新平台将以塑造韧性生态为核心目标。韧性组织到韧性生态它的层次是不一样的,在危机当中要走出来,就必须是一家韧性组织,但单独一家企业很难从危机当中走出来,更重要的是整个生态是否韧性,现在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变成生态之间的竞争。生态的韧性会对整个组织的韧性产生重大的影响。

未来的新平台有四个很重要的功能第一是共享功能,不是所有企业一定要自己去构建平台,你可能依附在某一个平台之上,因为这些平台的功能是共享的。第二是平台的赋能能力特别重要,你的赋能能力越强,你的平台能力价值越大。第三未来的新平台一定是智能化的第四一定是数字化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将是未来新平台的两大特征,共享和赋能将是新平台的两大职能。

案例分析:李宁如何走出危机获得增长

 

下面我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一下企业怎么样利用产业互联网走出危机,获得组织韧性并进而获得持续增长。这个案例是李宁公司,李宁由著名体操运动员李宁先生创办,他退役以后于1989年成立李宁,1990年在广东三水创立了李宁有限公司,2004年在香港上市,上市伊始一直被称为中国国产运动品牌的第一位,后来2011年被安踏超过,屈居第二。这家公司在2011年到2015年这几年时间处于非常大的危机中,因为在2011-2014年利润出现了大幅度下滑。李宁也是一个多品牌的公司,它采取的是多品牌的战略,旗下有李宁作为主品牌,还有红双喜作为乒乓球相关产品,还有乐途、凯胜等等,它是一家多品牌公司。

我分析了李宁公司从2001年到2019年的业绩,发现2010年之前一直是持续增长,增长幅度非常高,年复合率20%以上。但是在2012新年它的业绩下滑,到2014年这几年时间业绩连续下滑,从净利润可以看到,在2012年之前李宁公司的净利润一直同比增长,但是2013年突然下滑,到2014年,连续三年出现亏损,而且巨额亏损,这三年时间李宁公司亏损了将近30亿人民币。2015年扭亏为盈,2016-2018年相对来讲利润增长速度还是可以的,2019年,净利润超过了2012年,从2011年到2018年这八年左右的时间才走出了危机。所以企业在危机当中要想走出来,其实是非常大的挑战。

1592015331-6105-eW2QNmF4NT5ibVibQXiayva47zxg

这次危机是怎么来的?源于2010年的战略,主要是2008年的奥运会以后,中国的运动品牌获得了非常大的发展,获得了非常高速的成长,结果很多运动品牌公司大规模地扩张,在2009年的时候,李宁公司提出要在2009-2013年这五年间,为国际市场扩张打好基础、储备能力,包括人才和分销模式等等、供应链管理。什么意思呢?李宁要重新塑造一个新的品牌,重新思考国际化战略,为国际化战略打好基础,他们定了一个非常大的目标。在2010年的时候,李宁先生也有一个谈话,他提到说回到公司创立的初衷,他创立李宁公司的时候就要做中国的世界级品牌,或者世界级品牌的中国公司,因为大家知道中国的运动品牌公司在2010年的时候都是非常小的,基本上都是被国外的大型运动品牌公司占市场主导地位,所以为了追求这个理想,李宁公司已经储备了二十年,他讲的今天是指2010年,必须要更加明确和清晰李宁是一个提供专业体育产品和创造品牌荣誉价值的体育品牌,所以李宁必须参与主流城市价值竞争。什么意思?因为李宁公司当时的定位主要是三、四线城市,大城市基本上被跨国公司所垄断、主导,所以李宁品牌要想升级为世界级品牌或者顶级品牌,他必须品牌进行升级。这是他品牌升级的基础。我觉得从现在来看这种战略的选择没有问题,重塑品牌,从低线市场往高端市场打。但是从低端市场往高端市场打面临的挑战是非常大的。

构成这次战略转型,李宁公司采取了两大措施,正好选择了一个时机点:2010年启动了这次战略转型,2010年正好是李宁公司成立20周年,利用20周年的发展契机,李宁公司宣布要进行战略转型。战略转型包含两大维度:重塑品牌、渠道改革。品牌上从中低端品牌向国际化高端品牌迈进。另外渠道改革,从批发向零售改革。以前李宁主要是通过经销商来构建零售和经销渠道,这些公司更多的是批发,把产品批发给经销商,经销商去构建自己的销售渠道。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消费者的距离和企业变得越来越小了,这个时候生产厂家都希望自己和消费者能够零距离对话,因为只有抓住用户的需求,才能快速地设计、研发并推出新产品。但他原来的渠道主要是利用经销商,他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是比较远的。这次渠道改革我认为也是非常重要的,主要是从批发改为零售,进一步缩短自己和消费者的距离,这是两大改革的措施。

在品牌重塑上,大家可以看到,首先品牌升级,在2010年之前,李宁使用的品牌口号叫“一切皆有可能”,从2010年之后它改了一个新的品牌,这个品牌比以前更加灵动、活泼,它的口号也发生了变化,从2002-2010年,这么多年李宁公司一直在品牌的定位上叫做“一切皆有可能”,琅琅上口。在2010年开始转型、品牌升级,它的对象也发生了变化,它定位成90后,品牌定位是时尚、酷、全球视野,同时它把“一切皆有可能”改变为“让改变发生”。而他广告的宣传主要面向90后,产品大幅度提价,我找了他当时的宣传口号,选择的这些年轻人和广告语,比如“你们为我安排的路总是让我迷路”,等等口号都是90后比较了解的,因为它面向的是年轻一代,而且面向的是潮流的,但是没有想到这次定位偏差了。为什么偏差?因为李宁公司在2010年之前或者在2010年的时候的顾客都是刚才讲的三、四线城市,70后、80后甚至还有60后,但90后对他认识度并不高,他突然把品牌转向90后,60后、70后和80后就感觉衣服在设计上不是这个年代的人能穿的,再加上90后并没有接触这个品牌,再加上换了新的商标,原来的产品就属于过时产品,这样他大量的库存积压在经销商那里,导致库存的积压非常严重,这样一来李宁一下子就陷入了危机。所以李宁的品牌重塑战略遭遇了重创。到2010年底的时候李宁一共拥有8000家门店,这8000家门店里面绝大多数都是经销商开的门店,加盟比例95%以上。另外他零售比较远,所以他直营的零售店比较少,所以到了2011年的时候,李宁库存金额达到了11.33亿元,库存积压在经销商,给经销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所以当年他就亏损,他一次性处理库存就花了很多钱,这次品牌定位就遭遇了很大危机。

1592015333-4752-MtxibTHIgR6pjqZWd25PeiboHOGg

在2011年报道中李宁先生就有反思,他说经过不断回顾和反思,我们选择主动变革、提升竞争力,我们从来没有低估变革的困难程度,我们需要破釜沉舟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锲而不舍的精神,他还坦诚变革不容易,最大的挑战来自于自己,需要打破以前的框架、突破自我约束,当然还是有信心的,他也提到董事会的管理层对于目前现有的状况和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我们必须要迅速回笼资源,聚焦在核心业务上,必须创造价值。他的认识还是非常到位的,但是毕竟这次转得太猛,导致出现了很多问题。

在2012年的时候,由于资金的压力,李宁公司就进行了对外融资,吸引了TPG,TPG联合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购入了7.5亿元人民币的五年期可转债,有两个条件,有两位人士进入了李宁公司董事会,是金珍君先生和陈悦先生,金珍君作为执行董事,而且在聘任新的行政总裁之前,李宁先生和他共同承担了很多管理的任务,所以在2012年7月公司发布了公告,金珍君由非执行董事转为执行董事兼执行副主席,当天李宁的股价上涨了10.8%,说明投资人很看好这次转型。但是很遗憾金珍君先生并没有非常成功地带领李宁公司走出危机,在2014年10月份金珍君也离开了李宁,由李宁亲自担任行政总裁。我想告诉各位的是,每次企业的危机对企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创始人往往会走上前台来,为什么?因为走出危机,你会承担很大的风险,如果不是老板,作为职业经理人来讲他确实很难承担这么大的风险。

1592015343-7885-Za1swykUSY5n379x3acZT1bXBLvg

李宁重新担任了行政总裁,重塑李宁,他是怎么做的呢?和今天产业互联网高度相关。李宁回来以后提出一个新的转型方向,把传统的制造企业,转型为互联网+运动生活体验服务商,也就是互联网+。当然他回归以后要反思一个问题:李宁到底是谁。我发现组织韧性强的公司在战略上会采取回到组织的核心使命上来,包括星巴克2018年在遭遇危机的时候也反思说星巴克到底是谁。2014年,李宁先生重新担任行政总裁要反思一个问题:李宁的核心优势到底是什么?他把公司的口号从原来“让改变发生”重新改回了“一切皆有可能”。从我个人角度我还是比较喜欢“一切皆有可能”,而且比较适合企业在危机当中重塑组织。确立了李宁公司要提高消费者的使用价值,场景价值的核心就是用户体验,公司从体育装备提供商改为“互联网+运动生活体验提供商”,这里面大家可以看到两个很重要的关键词:互联网+,而且这个互联网+不仅仅是消费互联网,还包含产业互联网。而且从原来的装备的提供商,一看是产品导向的,变成运动生活体验,就是我讲的战略4.0的问题,战略1.0是产品型公司,2.0是方案型公司,3.0是平台型公司,4.0就是体验,也就是我们讲的场景价值。而且李宁先生自己还开通微博,跟消费者密切互动,加强用户的黏性,因为李宁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包括细分消费市场,推出了针对小孩子的年轻的品牌等等,还和小米合作,推出了新一代的智能跑鞋,智能跑鞋里面就含很多智能元器件,这就是我们讲的产业互联网的问题,产业互联网实际上最核心的就是万物互联。产品从原来传统的运动产品变成了具有智能互联功能的产品,渠道上进一步强化自建的零售渠道,在核心城市又自建的零售店,这个零售店直接和用户进行交互,另外提高运营能力,这三个支柱,再加上多维度的营销策略,致力于提高与数字化融合的李宁体验式的价值。

李宁通过不断地在产品方面的创新,不断地加强与用户的交流,不断提高用户的体验价值,不断地利用产业互联网,专注五大核心产品领域:跑步、训练、篮球、运动时尚和羽毛球大品类,最主要的是和互联网公司融合,包括和华米科技共同合作新一代智能跑鞋,李宁的品牌和互联网公司紧密融合,这就是产业互联网。这样一来从新商业上来讲,产业互联网融合提高了他的智能化水平,就是智能跑鞋,就是智能化融合。从管理角度来讲他也能够结合员工的年轻化,推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

通过李宁的案例,今天我们谈组织能力的问题必须不能脱离大的实在背景,当前大的背景是什么?就是疫情危机我们企业怎么快速走出危机,并且提高组织的韧性,这是你的大战略。但是在战略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是能力驱动战略,战略很宏大,但是能力跟不上是不行的。在古希腊当中有一个神话就是有一个父亲给他的儿子用蜡黏合鸟的羽毛制作一个翅膀能飞,父亲就告诉孩子说这个翅膀尽管能飞,但是蜡制的,不能飞得太高,离太阳太近,热量太高它会把蜡烤化,羽毛就会散开,你会掉下去,但是你也不能飞得太低,如果离海面太近因为水气太大,这个蜡就会凝固,翅膀也张不开,你也会跌落,总之你要把握一个高度。但这个孩子没有听父亲的建议,结果越飞越高离太阳越来越近,最后太阳就把蜡烤化了,羽毛散开,这个人就跌落到大海里摔死了。

虽然这是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约翰·加迪斯在《论大战略》里提到所谓的战略,就是无限远大的抱负与必然有限的能力之间的结合。抱负都是远大的,但能力是有限的,因为能力是影响战略的,如果你的战略很宏大,但是你的能力就不匹配,这样一来战略和能力的脱节,你的企业就不可能执行你的战略。所以在危机当中你制定了很宏大的战略,你要快速复原,你要从危机当中就像丘吉尔所说——不浪费每一次危机带来的机遇,但前提条件是你必须能走出危机并且复原,这个能力是什么?我相信就是要利用产业互联网给组织带来的机遇,你一定要拥抱产业互联网,在新的商业上、在新的管理上、在新的平台上三个方面要发力,把这些产业互联网的技术融入到你的商业模式中,融入到你的管理模式当中,融入到你的平台当中,这样一来才能够构建基于战略的能力体系。

1592015343-2596-neQaRBpAQ2xqxo4O5Tpo1XWFDZUA

因为这次疫情对企业影响非常大,全球经济处在衰退的边缘,由于欧美经济的衰退,也会对我们外贸型企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总之在危机当中,假设你在危机当中获得胜利,并不是因为你战胜了危机,而是因为你长期保持了对危机的敬畏,所以在《组织韧性:如何穿越危机持续增长》这本书中我特别强调任何企业都要对危机抱有敬畏之心,要敬畏能力驱动战略,战略影响能力,不能只制定远大的抱负,而必须有能力的相互匹配才可行。

这几年的时间由于产业互联网对企业的影响刚刚开始,我在《第四次管理革命》这本书中强调第四次管理革命从2001年开始分两个大的阶段,2001-2012年是第一阶段,是由于消费互联网引起的,从2012年往后十几年是产业互联网引起的。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一切东西都有可能,人与物的连接,人与人的连接和物与物的连接,所以这几年我写了不少产业互联网和企业融合的文章,也开通了“管理百年”的微信公众号,也期待很多朋友一起共同看到,共同研究产业互联网怎么样提高企业的韧性。

祝愿所有企业从这次危机中走出来,获得长久的发展,祝愿所有朋友能够利用危机,从危机当中获得增长。谢谢各位!

……文章来源《徐少春个人号》



We work closely with you and carry out research to understand your needs and wish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