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12 月 曹仰锋:士气是战胜危机的力量
员工的“共同体意识”是组织韧性不可或缺的因素,高韧性的企业常常塑造两种共同体意识: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以“利益”为基石,命运共同体以“情感”为基石,互惠的利益、积极的情感都有助于提高组织韧性。 组织韧性是一种能力,它其中的一个表现是员工个体在危机中迅速重新配置资源并积极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因此,在组织动荡和变化时期,员工的情感承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情感承诺的高低影响了员工个体在动荡期挽救组织的个体韧性。……。正向积极的情感有助于提高组织韧性。 对任何组织而言,“士气”都是个体情感的重要表现。“高昂的士气”是正向积极的情感,它提高了组织战胜危机的可能性和速度,相反,“低落的士气”是负向消极的情感,它加速了组织在危机中的衰败与灭亡。 在《战争与和平》这部宏篇巨著中,托尔斯泰细致地描述了拿破仑入侵俄国期间发生的几次重大战役,以及法国军队后来的惨败,并深刻地诠释了士气对军队战斗力的影响。 1812年6月24日,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亲率约60万大军渡过涅曼河,入侵俄国,一场为争夺欧洲霸权的战争爆发了。拿破仑的战略目标是:速战速决,占领莫斯科,迫使俄国投降。俄国军队和法国军队实力相差悬殊,且战且退,法军如愿以偿地攻占了莫斯科。但令拿破仑没有想到的是,俄国军队主动放弃了莫斯科,而且在莫斯科燃起了大火。更为麻烦的是,俄国既不同意停战,也不投降。随着寒冷冬季的来临,法军因过于深入到俄国腹地,补给线又太长,军队无法及时获得物资。无奈之下,拿破仑于1812年10月19日下令从莫斯科撤退。在撤退过程中,寒冷、饥饿、疾病成了击溃法军的三大致命武器,再加上俄国军队的不断侵扰和攻击,法国军队损失惨重,死亡约23万人。尽管拿破仑于12月6日逃回到了巴黎,但随后不久,拿破仑所创建的欧洲体制因为战败而分崩离析,其本人也被迫退位,被流放到意大利一个小岛上,拿破仑一世的军事和政治生涯基本终结。 拿破仑在“俄法战争”中的惨败告诉我们一个基本的事实:在“战略”和“现实”之间永远会存在巨大的鸿沟,战略目标的达成不能仅凭领导者的一厢情愿,它受制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领导者致力于把战略(目标)变成现实(结果)时,环境的不确定性和能力的有限性将会极大地影响目标达成度。战略(目标)是思考和设计出来的,它们存在于领导者的想象之中,可以是无限宏大的,比如希腊神话中的伊卡洛斯飞向太阳,比如拿破仑征服俄国,但在多变且不可预知的环境中,每个组织、每个人的能力和手段则是有限的,凭借蜡制的翅膀无论如何也无法飞到太阳上,因此,任何一个组织、一个领导者都必须平衡战略(目标)、环境与能力之间的关系。 从理性的角度来分析,当领导者制定战略和目标时,需要充分分析环境的可控性,充分论证能力和资源的匹配性,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尽管领导者在环境分析时下了很大的功夫,也根本无法预知未来到底能够发生什么;尽管领导者倾向于不遗余力地提高组织的能力,但是,能力总会有差距,资源总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士气”就可能成为一种“调节变量”来影响战略和目标的达成。 在军事上,军队的力量是数量乘上称为“X”的东西,……,这个“X”就是军队的士气,也就是组成军队的人们所具有的或多或少的斗志和甘冒危险的决心,这种斗志和决心不依赖人们在战斗时是受天才还是不受天才指挥,是排成三路还是排成两路,是用棍子还是用一分钟射三十发的枪炮。具有最大的斗志和决心进行战斗的人们,总是具有最有利的战斗条件。 托尔斯泰认为,军队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它的数量,还在于它的士气,确定和阐明士气的价值,不仅是科学家的任务,更是将军们的职责。任何忽视军队士气的战术法则,终将失败。在我看来,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指导企业如何战胜危机,一个企业在危机中复原的力量不仅仅取决于员工的数量,更重要的是员工的士气,激发每一个人的士气是领导者在危机和困境中的首要战略任务。 激发高昂的士气需要独特的文化理念,文化对员工的精神状态以及企业的长期绩效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世界著名领导力专家、哈佛商学院约翰·科特教授历时多年研究企业文化和绩效之间的关系,他发现“特定的企业文化对公司的长期绩效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科特教授的实证研究结果强有力地证明了企业文化对绩效的重要影响作用,他告诫企业家们,“健康的企业文化是公司能够持久发展的重要因素,培养健康的企业文化需要企业的领导层进行长期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