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at 11:24h
in
经典文章
by admin
我在去年8月在喜马拉雅FM做过一次节目,谈丰田汽车公司的氢能源汽车。这一期节目引起了大家很大的关注,目前的收听人数有47万人。大家如果想收听的话,可以在喜马拉雅“静说日本”节目中搜第247期。
我为什么如此关注丰田的氢能源汽车?是因为去年5月,李総理访问日本,他在北海道的丰田汽车工厂里,特别参观了氢能源汽车。李総理在这辆汽车前停留了半个多小时,详细听取了丰田汽车公司总裁丰田章男先生有关氢能源汽车的性能和前景的说明。
丰田第一代氢能源汽车“MIRAI”(未来)
后来我专门去丰田汽车公司采访,并试驾了这一辆氢能源汽车,感觉到丰田汽车公司为人类的环保事业作出了一个重要的贡献。这辆被命名为“未来”的氢能源车,目前的年产量为3000辆,需要预订1年多才能拿到车。2020年后,年产将会增加到3万辆。
这辆“未来”号氢能源车目前在中国国内还没有正式销售,但是在江苏的常熟市的丰田研发中心已经有一辆,在进行适应性测试。我只是没有想到,丰田公司这么快就推出了第二代的氢能源概念汽车。虽然还只是一辆概念车,但是这一辆概念车已经融合了丰田目前所开发的所有的最尖端的技术。
从这一辆概念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汽车”作为人类的交通工具这一常识,是如何被丰田公司颠覆。
丰田第二代氢能源汽车FCV PLUS
去年11月,我参加了丰田社长的一次记者会,他在这个记者会上说了一句话,给我很大的启发。他说,汽车诞生已经一百多年,从一辆时速只有几公里的交通工具,已经发展到如今时速可以达到300公里,甚至更高的大众化生活用品。那么接下来的100年,汽车应该作为一种什么样的形态存在于我们的人类社会?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面向未来,我们必须赋予汽车新的内涵,这是丰田汽车公司的历史使命。
听完丰田社长他的话,当时我并没有感觉到丰田公司有什么大手笔,只是感觉到丰田推出的这辆氢能源汽车,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取之不尽,又完全零排放的纯清洁能源,这是一个伟大的贡献。
其实,丰田公司早在1992年,就开始研究氢能源,并在2014年推出了第一辆氢能源汽车,开始在北美地区,以及零下40度的北海道最北端的严寒城市,以及非洲高温地区进行试验性运营。经过不断的完善,2016年,第一代氢能源汽车正式投放市场。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花费20多年的时间,致力于一项环保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的精力和财力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当第一代氢能源汽车正式投放市场后,丰田汽车公司却宣布,氢能源汽车的专利将完全公开,让这一项汽车能源的革命性成果让全世界共享。
我驾驶了这一辆“未来”号氢能源汽车,它好在哪里?
第一,在于它的环保性。说起来,氢能源汽车的动力原理很简单,就是车载氢气与空气产生反应生成动能,而氢气与氧气生成的是水(H₂O)。也就是说,氢能源汽车排放的不是尾气,而是一杯水,绝对的“零排放”。
第二,在于它的便捷性。氢能源汽车上有两个气罐,只要3分钟时间,就可以充满气,而且可以行使650公里。根据目前日本氢气的价格,如果汽车加满气的话,它的价格是4600日元,相当于280元人民币,比汽油的价格还便宜。如果氢能源汽车和加气站得到普及的话,氢气价格还要便宜。丰田汽车公司的解释说,汽油的价格将会随着石油价格的波动而波动。但是氢气的价格不会波动,而且只会越来越便宜。
第三,在于它的创新性。“未来”号氢能源汽车作为一个移动电源,当发生停电问题时,它的后备箱有个电源连接口,可以将车载的电源连接到家庭电源中,保证一户家庭一个星期的用电所需。
有些听众朋友曾经留言,担心氢气的气罐会不会发生爆炸,氢能源汽车会不会变成一颗氢弹?这种担心显然多余,别的不说,丰田汽车的这一个储存压缩氢气的气罐,采用了多种特殊新材料制作而成,包括炭纤维材料,并进行了2万多次各种情况下的冲撞实验,没有发生漏气与破损问题。同时,气罐的气口安装有特殊的反锁装置,一旦车内的气体检测仪检测到漏气,气口会立即遭到反锁,防止气体泄漏。
黄色为氢气气罐
现在,我们来看看丰田公司推出了第二代氢能源汽车到底具备了哪一些颠覆我们常识的新概念和新技术?
在解释第二代氢能源汽车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手机的成长过程。手机原来只是一个无线通讯工具。但是,现在的手机不只是一个通讯工具,更是具备了一台掌上电脑、信息终端机、小型电视机、电子货币支付工具、智能家电设备遥控器等功能,所以我们已经很难对“手机”这一名称作出一个准确的定义。
同样,我们来看汽车。如果说,丰田第一代氢能源车只是零排放的环保车的话,那么,第二代汽车就已经演变成了一辆“能源车”!
这个“能源车”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迄今为止,在我们的印象中,汽车是一个能源消耗品,也就是说,它烧汽油、烧柴油,或者至少需要用电。但是第二代的氢能源汽车,它不再是一个能源的消耗品,而已经是一个能源的供应者。为什么汽车会成为能源的供应者?丰田汽车公司的构想显示,当你驾驶第二代氢新能源汽车下班回家后,汽车停在家门口,就可以通过无线供电系统,用汽车的电力瞬间点亮家里所有的照明,启动电器设备。也就是说,家里没有固定电力也可以。
同时它的后轮胎具备了无线供电的功能,也就是说,两辆汽车之间可以通过无线输送的方式,实现相互供电。也可以给马路上的信号灯供电,以后举行野外音乐会,有几台氢能源汽车,就足够提供几万人狂欢的需要。
这就意味着,氢能源汽车,它已经不只是一个交通工具,而已经成为分布式电源,一个拥有巨大能量的“移动宝”,它将作为一个移动发电站,而成为社会基础设施的一部分。这就是丰田汽车公司在迎来新时代时,提出并实践的一项伟大的汽车革命。
丰田公司提出的第二个概念,就是氢能源合成装置(丰田称其为“燃料电池”)可以永久使用,不会像锂电池汽车那样,随着汽车的老化而对环境构成污染。丰田的这一种“燃料电池”因为只是一个氢气与空气的合成装置,因此,在汽车使用若干年之后需要报废时,这块“燃料电池”可以取出来,安装在新的汽车里使用。所以氢能源汽车的这个燃料电池,它不会对人类造成环境污染,这个技术与理念要比我们现在的电动汽车的锂电池要先进很多倍。丰田公司把它称作为“可以为未来发电”的燃料电池。
氢能源是一个永恒的能源,因为它可以有太阳能、风力、电热等各类一次性自然能源来生产。丰田公司的愿景,就是要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一个完全清洁没有污染的氢能源时代。
我看了第二代氢能源汽车,得到的另外一个印象是,这一辆车汇聚了丰田公司拥有的所有面向未来的尖端技术。譬如,汽车会是全自动驾驶汽车,驾驶座会省出许多的空间。汽车上没有任何的仪表和显示屏,所有的控制数据都显示在汽车的挡风玻璃下端。而这一块挡风玻璃,就像一块电脑的显示屏,可以显示出各种APP图标,你不需要触摸,而是通过语音识别系统,可以直接用语音进行指示操作,譬如接电话、回复邮件、玩微信等等。
汽车的左右两个车窗,看上去只是比一般传统的汽车大一些,与我们现在的车窗没什么区别。但是,其实它已经是两个大型的显示屏,你坐在汽车内,可以在车窗上看电视、上网浏览新闻,可以写文章、可以传输邮件。这一辆汽车就变成了一间工作室。如果是送一位病人去医院,那么病人可以通过车窗上的显示屏进行远程医疗诊断。
日本政府最新的科学发展计划中,已经将2030年确定为日本完全进入全自动驾驶时代之年。这一个目标时间,距离现在只剩下10年。毫无疑问,这是激动人心充满期待的10年。丰田公司的这第二代氢能源汽车会在什么时候推向市场?目前丰田公司还没有宣布,但是,我们可以预计,第二代氢能源汽车的诞生不会太远,因为丰田公司已经拥有了概念车中所包含的各项技术,推出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如果大家想看一看这一辆氢能源心概念车的话,在东京台场的丰田汽车展示中心,就可以看到,不需要买票,可以自由参观。
创新不需要鼓励,更不需要口号,只需要一种情怀!丰田公司花费了20多年的时间,研发出氢能源汽车,这一辆车的诞生,也就意味着汽车作为“交通工具”的时代即将结束,丰田公司也将从一家普通的汽车制造商,华丽转身为一个移动信息平台提供商和新能源供应商。这是一场伟大的变革,很荣幸的是,我们作为见证人,将见证这一场变革,并使自己成为其中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Posted at 21:07h
in
经典文章
by admin
产业互联网 “数字时代各垂直产业的新型基础设施,由产业中的骨干企业牵头建设,以共享经济的方式提供给行业广大的从业者使用。通过从整个产业链角度的资源整合和价值链优化,从而减低整个产业的运营成本,提高整个产业的运营质量与效率,并通过新的产业生态为客户创造新的体验和社会价值。” ——《2018产业互联网白皮书》
位于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一方面在尝试突破有限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又常常处于无人区,身处探索行业未来的前沿。
潜藏在黑暗中跨界力量的威胁,以及不断攀升的成本,使得冠军们稍不注意就面临被取代的危险。
与其更好,不如不同。
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产业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王玉荣看来:隐形冠军可借助产业互联网成为链接者,转型成平台型企业,从而实现新的腾飞。
1、粮达网:两年再造一个中粮
首先来看一个例子,中粮旗下的粮达网,连接了全国5600家中小粮食贸易商。
不仅实现了在线交易,最重要的是,它使得产业链上原本已经存在的许多交易,和粮达网自身发生了联系。事实上,这个平台已经发展成一个为5000多家中小粮食贸易商提供检测、物流、供应链金融等服务的产业链集成服务平台。
中小贸易商的动力来源于哪儿?
供应链金融是最重要的吸引力。
例如,一位买家需要在平台上进行400万的粮食贸易,但自有资金显示不够。怎么办呢?考虑向银行贷款,但粮食会发霉、会变质,不能作为抵押物。
而粮达网懂粮食,他们通过技术的方式去监测、跟踪粮食。通过粮食仓单质押到粮达网,企业进货只需要缴纳30%的保证金,剩余的钱只需要由粮达网来出。如果中小贸易商跑路,粮食可以打折处置。
传统企业原本流动资金周转次数为3-4次,而在粮达网平台上,可加速到8-10次/年。而粮达网本身又不需要金融牌照,它依托金融机构开展在线贸易,只不过中间多了一道手续:动态仓单质押。粮达网赚取供应链金融的利差;同时,提供在线监测服务,提供物流联运服务等等。
可见,一个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可以带动一批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集群。
在两年的时间里,粮达网实现了在线汇聚交易400多亿,粮食实际下海量800万吨,平台结算资金1049亿,实现了两年再造一个中粮。
2、“小散乱”也是机会
产业互联网发挥着一个巨大的作用,就是把产业链中的“小散乱”,从原本的劣势因子转化为了优势因子。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龙溪镇,每年有大约50亿元左右的阀业产值,村里一百多户人家,其中80%从事阀门相关产业,而大部分为作坊式生产。这种模式,缺点是质量欠缺、技术含量低,环保不达标等等。
但优势也很明显,例如成本低、弹性大,虽然看起来落伍,但却是现在流行的“敏捷协同生产”。如果完全是工厂化的组织,员工都是自己的,显然又缺乏弹性。
近几年,玉环阀门的销量有明显下滑。王玉荣所在的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目前和台州玉环市政府达成一项协议,围绕“阀业供应链一体化”进行升级。
除了人才的合作外,他们正在考虑成立一个在线交易平台,以整合龙溪镇,乃至全国的阀门产业,在买卖过程中,为中小企业提供普惠金融供应链的服务、检测服务、质量服务、仓储服务,以链接整个产业链。
王玉荣认为,政府面对小散乱,不应一味拆除,而是想办法升级。
政府应该鼓励核心企业去做大,做成平台型企业,从而通过利益驱动,带动小企业采用新技术、新标准,从而树立产业链上的规范标准,这比政府通过强制命令有效得多。
同时,她建议,政府也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扦插型”招商上,即从本地产业中伸出一个小枝,然后围绕这个产业做大。在一定的产业基础上,发展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智慧物流等,从而形成一个新型的产业生态,而不是舍近求远。
3、制造业服务化
由于聚焦细分市场,隐形冠军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很容易触达天花板。虽然不少隐形冠军也在寻找一个新的突破途径,但方法无外乎是:以前是靠一款产品取得成功,现在就多做三五个。
王玉荣坚定地认为:未来不在现在的延长线上。
事实上,产业互联网的背后,传递出一个鲜明的变化,即制造业正在向服务业过渡。就连马云都说,未来的制造业一定是服务业。
服务跟制造是相对应的。
“为什么制造业做不大,这跟服务业缺乏有关系,比如说一个公司想研发一款手机,到哪里去找专业的手机研发公司呢?想做一款阀门,谁去帮我做硬度测试呢?”王玉荣说。
未来,制造业的产品和服务会很自然地长在一起。例如,卖轮胎的企业不是在卖轮胎,而是在卖轮胎行驶的里程数。立邦提供的是刷漆服务,而不是油漆本身。
宁德时代卖的不是锂电池,而是电池安全运行时间。它打造了一块能够回传信息的数字电池,以便清楚地了解到电池的故障率,把售卖电池变成售卖电池安全运行时间。围绕这一理念,宁德时代的研发、客服、供应链都发生了深度变化。
如果只盯着产品,又凭什么从成千上万家卖产品的企业中脱颖而出呢?
4、做产业互联网应小步快跑
然而,产业互联网在具体落地过程中,很多民营企业老板经常会抱怨:这个事情我已经投资了几千万了,怎么还没看到结果?
那他们做的都是些什么事情呢?请人开发代码。而这些人之前是做消费互联网的,IT系统开发出来之后也不知道该怎么用。
“因为他们只是做了一个技术增强,技术增强是什么?是成本!”在王玉荣看来,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结合,无论是和员工、股东,还是和供应商、客户之间。很多企业对技术的应用,只停留在跟技术供应商达城技术合约,而忽略了其他方面。
事实上,企业做产业互联网要“小步快跑”,应该先把路子跑通,找到闭环之后再去做大规模投入。“企业不是一下子做一个很大的平台,而是应该思考:怎样做出第一个支持仓单质押的仓库,怎么样把第一批外部资金导入进来,通过平台为中小微企业赋能,怎么样把平台上买卖双方的交易账户和银行的风控连接起来等等。”
比起人工智能、物联网,王玉荣更加相信,产业互联网才是互联网的下半场,因为它足够包容。
为了更好地发现、研究、赋能隐形冠军,《中外管理》杂志出于为中国企业全面提升管理竞争力而服务的价值使命与专业良知,于2017年12月,启动了首届“中国造·隐形冠军”评选,把聚光灯第一次照向为中国经济崛起与民族复兴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国隐形冠军企业。...
Posted at 11:57h
in
经典文章
by admin
谁说大象不能起舞?历史上,IBM这只企业巨象已经历了四次转型。
20世纪40年代末,电子计算机和磁带出现促使IBM进行第一次平台化转型,从老Thomas Waston时代的制表式机器到1956年小Thomas Waston引导下的第一代大型机System 360, IBM正式拥抱电子时代;
90年代初,在濒临破产和分拆的窘境下,IBM从大型机转向分布式计算系统,正式开启个人PC时代;
进入21世纪后,IBM意识到计算将从桌面电脑和大型机走向“云端”,自2005年起投入数百亿美金收购超过20家提供各种商业分析服务的公司,进入云计算+大数据时代;
2012年,IBM 在CEO Ginni Rometty女士的带领下宣布进行第四次转型,公司将成为一家——“以云计算为平台,认知计算为解决方案,专注于行业的企业”。
回顾2012年以来转型路,IBM的第四只舞跳得如何? 着眼当下,IBM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正在做怎样的尝试?对于大中华区来说,面对中国特有的商业、技术环境和发展阶段,IBM又会采取怎样的战略?
围绕这些问题,我们在旧金山IBM Think2019大会现场对话了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结合全球CEO Gini Rometty今年的Key Note Speech,探讨IBM的“转变”和“加速”。
第四次转型:“最艰难的改变”
在陈黎明看来,第四次转型是IBM历次改变中最为艰难的一次尝试,挑战源于IBM对收入结构调整和商业模式的改变。
第四次转型的核心是改变IBM多年以来IT硬件销售的商业模式,转为认知解决方案和云平台公司。业务层面,IBM将云计算、以AI平台Waston为代表的认知计算、大数据、商业分析、安全定义为其战略转型任务,与传统的IT服务、软件和硬件分隔开来。
这期间,IBM经历了13年-17年的业绩下滑和股价波动,而最终的转型成绩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市场对IBM收入结构的认知。据陈黎明透露:全球范围内,IBM在硬件上的收入占比已经在8%-9%,主要集中在大型机、小型机和存储三方面业务上;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量子计算等方面的服务收入占比攀升。
据公开数据表明,IBM2018年第四季度科技服务和云平台部门(包括基础设施服务、技术支持服务和一体化软件业务)营收为89.29亿美金,比上年同期的91.98亿美金下降3%,毛利率为42.3%,高于上年同期的40.8%。
数字再创造2.0时代:AI规模化+创建混合云
在IBM Think2019大会上,CEO Gini Rometty提出:云计算1.0时代,已有20%的企业应用搬上云端;而我们当下正在进入数字再创造的2.0时代(Digital Reinvention)。
这一时代数据是核心。IBM想要做这几件事:在多云/混合云(hybrid clouds)环境下将AI规模化(AI scale),;基于AI与大数据,结合行业Know-how,构建未来的数据商业结构。
关键举措上,Ginni宣布了Waston Anywhere, 即以微服务的方式、基于开源的Kubernetes 技术,在任何云环境中运行 Watson。基于此,使用Waston服务的企业能够突破云服务提供商限制,在数据存储的任何地方灵活部署其AI产品。
对于今年全球IBM公司的战略规划,陈黎明表示:IBM很早就提出混合云+私有云是IT基础架构的未来发展方向,跨平台多云管理的概念也早已有之;Waston Anywhere则是通过AI找到数据商业化的路径。
大中华区Vs全球战略:“整体共同而有区别”
作为一家大型全球化集团,IBM的战略转型和加速需要各地区协同推进,那么IBM大中华区是如何应对改变的呢?
陈黎明表示:基于中国在政策、企业级IT发展成熟度、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特点,IBM大中华区在保持与全球集团共同转型的同时,实行一定的差异化举措,即“3+3”战略(三大战略支柱+三个战略支点)。
具体来说,三大战略支柱包括:
巩固核心业务,即硬件系统与全球融资、认知解决方案、IBM云、全球企业咨询服务、全球信息技术服务
中期推进成长计划,即云计算、人工智能和Watson健康等涉及云、大数据、社交、移动、安全、物联网的新兴业务,以及针对中国市场的技术合作计划;
长期打破边界,推动前沿尖端技术在中国市场落地,如认知计算、芯片、区块链、物联网、量子计算及生态建设等,不遗余力地在大中华区寻找合作伙伴,共同进行本土市场的商用部署和行业应用研究,进一步推动这些前沿科技的商业化进程。
在组织管理转型上,陈黎明指出:在业务转型期,公司资源也需要优化整合,比如通过课程、skill marathon等形式推进技术、市场、销售等人员技能转型,从传统硬件、存储、从前的软件服务转型了解云计算、AI等新兴业务,将以往积累的行业Know-how有机迁移;此外,简化流程,降低内耗,2015年以来已经在不影响合规情况下,内部优化了200多个流程。
纵观IBM历史上的四段转型历程,陈黎明称:“转型的第一要务是生存。”如今,站在数字化转型、云转型的交叉口,想要登顶万亿美金云市场的IBM面临着更多挑战。大象此次如何起舞,我们拭目以待。...
Posted at 20:50h
in
经典文章
by admin
据美媒彭博新闻社网站2月8日报道,在中国,张瑞敏被称为有开创精神的企业家。20世纪90年代,当张瑞敏竭力将海尔从一家集体乡镇企业转型为一家世界级的制造商时,他对通用电气公司是顶礼膜拜的,因为后者有着卓越企业的美称。
2016年,海尔集团以54亿美元收购GE家电后,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站在500名不知所措的通用公司白领工人面前,后者对自己的未来提出了一连串问题。张瑞敏觉得这一情形很讽刺。
他说:“我们来到克罗顿维尔学习六西格玛管理法。现在,他们却看着我问:‘你能为我们做些什么?’”
事实证明,张瑞敏做了很多。
报道称,虽然张瑞敏或许从“六西格玛”上得到过启蒙,但随着海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家电制造商,他认为需要另一个剧本,消除随着公司规模越来越大而出现的官僚作风。因此,他创立了一种被他称为“人单合一”的管理理念,即“员工和客户合二为一”。
报道称,这种理念谋求让大公司像一群初创公司的集合体一样经营,强调灵活性和冒险,不设中层管理者。
张瑞敏认为,这种方式将有助于振兴停滞的通用电气家电公司。随着曾经强大的母公司通用电气公司陷入困境,通用电气家电公司2014年的销售额仅增长1%,次年仅增长4%。
报道指出,这种理念到目前为止很奏效。去年上半年,通用电气家电公司的收入增长了11%。总部位于路易斯维尔的通用电气家电公司首席执行官凯文·诺兰说:“我们终于感觉到,我们有了一位支持我们、希望我们获胜的家长。我们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大家电公司的一部分。我们为此感到非常自豪。”
根据彭博整理的数据显示,海尔的两大公共实体——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青岛海尔以及在香港主板上市的海尔电器集团——年营业额约为400亿美元。
报道称,在张瑞敏看来,海尔对通用电气家电公司的改造,颠覆了财大气粗的中国公司在试图同化被收购的西方企业时大多折戟的故事。他说:“70%的收购案失败,其中70%是因为文化。我们是一个值得效仿的榜样。”
这个成功结合的故事是在美中两国在外交和贸易关系日益紧张的背景下出现的。张瑞敏说,他对这些争端感到不安,但并不担心争端会影响海尔与通用电气家电公司的合作。他说:“通用电气家电公司的员工感到很幸运,海尔收购了这家公司。如果不是这样,他们可能会被解雇。”
报道称,2010年,张瑞敏在海尔公司实现了“人单合一”。它主张将单一的企业划分为微型企业。这些微型企业基本上是按照初创企业来运营的,有季度目标。他们的基本工资很低,但有绩效奖金。
他说,这种架构的关键原则是,每个微型企业与客户都保持“零距离”。海尔的业务部门围绕具体产品展开组织管理,而不是基于供应链、工厂运营和分销等传统功能。例如,在同一个小微内,每个人都全程参与了一台洗衣机的制造过程——从采购原材料、生产制造一直到销售。在《哈佛商业评论》(2018年11/12月刊)的一篇文章中,作者加里·哈默尔和米歇尔·贾尼尼写道:“三十年前,这是一家生产劣质产品、濒临破产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现在,它是成功的商业案例,展示了老牌公司主动挑战繁文缛节的科层制结构所能取得的成就。”
瑞士商学院IMD创新管理教授威廉·费舍尔说:“海尔充分意识到其他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失败局面,在努力避免走上他们的道路。人单合一是要证明那些值得尊敬的大型老牌企业也能获得重生。”费舍尔教授是2013年出版的关于海尔的专著的联合作者。...
Posted at 21:14h
in
经典文章
by admin
看来云计算已经开始妥妥的马太效应。阿里云营收突破200亿,这样规模的世界上只有三家。
盘点今年阿里云成绩,简直学霸:IDC、Gartner双重确认世界前三。2018营收超200亿,4年增长20倍。市场规模亚洲第一。约40%中国500强、近一半中国上市公司、80%中国科技公司都在阿里云上。
...
Posted at 18:51h
in
经典文章
by admin
对企业利润最好的分配方式是投资,尤其是投资那些未来会很有前景的业务。
亚马逊的成长之路就是投资之路,从线上书店到全品类电商,从云服务到AI,亚马逊总是敢为人先地布局那些鲜有人看好的业务。但“神奇”的是,事情的走向总会证明亚马逊的前沿投资是合理的。
从2017年开始,亚马逊加大了在医疗领域的布局,包括投资癌症检测公司Grail、收购全食超市获得药品零售点、组建医疗科技团队1492、与巴菲特成立医疗合资非盈利公司、收购在线药房Pillpack……
在企业里,大家常问“为什么?”,这是个好问题。但是,同样重要的问题是“为什么不?”——亚马逊创始人 杰夫·贝佐斯
对一个骨子里写满扩张基因的公司来说,与其问亚马逊为什么要进入医疗行业,不如问亚马逊为什么不进入医疗行业。
在本篇文章中,你将看到:
亚马逊简史:稳守主业与有序的多元化;
亚马逊医疗业务布局梳理:步步为营的计划;
亚马逊医疗布局优劣势分析:品牌、会员、资金、技术;
亚马逊医疗版图大猜想:从供应链管理切入的提质控费;
亚马逊简史:稳守主业与有序的多元化
“亚马逊从第一天起就是一家科技公司,只不过刚好从事了零售”——亚马逊CTO,Werner Vogels
亚马逊由杰夫·贝佐斯创办于1994年7月,开始名叫Cadabra,后来改为亚马逊。公司注册在美国特拉华州,原因是该地税收较其他地区更加便宜。
1995年7月,Amazon.com上线,公司最早的业务是在网络上销售书籍,出售的第一本书是侯世达的《流体的概念和创意类比:计算机模型的基本机制的思路》。10月份,亚马逊公司开始面向公众提供服务。在最初的两个月中,其商品销往了美国所有50个州以及其他45个国家,每周的销售额达到2万美元。
1997年,亚马逊在纳斯达克证券市场公开募股,其第一份商业计划非常与众不同:它并不急切地期望在四到五年内实现大的盈利。这种“缓慢”的增长引起了许多股东的抱怨,他们认为这家企业的业绩增长不够迅速,无法使他们的投资提供合理的回报,甚至无法令公司在竞争中存活。
然而当互联网泡沫于21世纪初爆发后,亚马逊公司并没有像大量的电子商务公司那样倒下,而一直生存了下来,并最终成为互联网零售业的巨头。2001年的第四季度,亚马逊首次实现了盈利:财报显示当季营收超过10亿美元,净利约500万。这或证明了贝佐斯非传统的商业模式获得了成功。
目前亚马逊的主要产品及服务有:
在线零售业务——全品类电商,以及西雅图、贝尔维尤、柯克兰等地区的生鲜电商;
线下零售业务——亚马逊花140亿美元收购了一家绿色食品连锁超市,美国健康食品超市Whole Foods,它有400多家门店;
消费电子产品——Kindle、平板电脑;
媒体出版业务——亚马逊音乐、视频、IMDB网站;
软件技术服务——AWS云服务、AI、语音技术等。
2017年亚马逊销量在美国网络零售额比例为34%,2027年比重将达到53%,这同时也意味着,亚马逊销售在美国整体零售额中的占比2017年为4%,2027将达到12%。亚马逊2017年营收为1779亿美元,在财富500强美国公司中排名第26。
2017年美国电商公司市场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方正证券
亚马逊股价走势
资料来源:方正证券
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资料显示,美国网络零售2018年预计为4450亿美元,预计2027年美国在线零售额将突破1万亿美元。美国电子商务协会数据显示,2017年网络购物占美国零售总额的12%,网络购物销量占全美线下与线下总销售的比例会越来越大。
亚马逊医疗业务布局梳理:步步为营的计划
医疗行业对亚马逊的吸引从其一开始建立就存在,最早在1999年到2000年,亚马逊就向Drugstore.com进行了投资,计划将其电子商务业务扩展到药店领域。但最终因为中间商、监管机构等原因,它的雄心壮志戛然而止。
到2017年左右,亚马逊重启了其在医疗业务上的雄心。
亚马逊医疗布局时间线
概括而言,亚马逊目前在医疗领域的布局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网上药店、医疗用品批发业务、医疗科技服务。
>>>>网上药店
亚马逊以10亿美元收购网上药店PillPack之后,在医药分销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通过这次收购,亚马逊可以为50个州的居民进行药品供应。PillPack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用药需求对药品进行分包装和分发,这非常契合亚马逊的理念。此外,PillPack的处方药管理平台pharmacyOS与亚马逊的订单管理和履单服务很类似。
根据美国《药物供应链安全法案(DSCSA)》的规定,到2023年,药品供应链中的每一个实体都必须成为可互操作跟踪系统的一部分,每一个独立的单元(比如一个药瓶)都必须从头到尾能被追踪到。
亚马逊已经申请了批发药房许可证。结合从PillPack收购中获得的许可证,它只需要一个制造许可证就可以完成从端到端运输药物。这将使亚马逊能够直接处理来自制造商的产品,并在必要时重新贴标签或将其分成不同的单元。UPS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制造许可证,似乎已经能够完成整个环节。
Pillpack产品页面
图源:theverge.com
>>>>医疗用品批发业务
相较于其他动作而言,B2B业务很容易被大家忽视,因为参与决策的是一小部分人,也不具备话题性,尤其是在医疗采购方面,长期是以合同供应和政府指定的方式进行。但没有争议的是,亚马逊正在进入医疗用品的B2B采购业务。
亚马逊的B2B采购主要服务三类客户:政府、教育、医疗服务。目前其医疗B2B业务由Chris Holt带领(头衔是Leader, Global Healthcare),Holt是位老将,本科是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的工商管理(1985-1989),毕业后去了Emery Worldwide做全球航线的后勤管理,1998年再回学校,在麻省理工进修物流管理。加入亚马逊之前,Holt在UPS、Tiger Medical Group和Cardinal Health工作过。
亚马逊B2B医疗采购提供从手术用品到医疗日常用品的数万种商品,在使用流程上需要注册与个人账号不同的企业账号,验证身份与需求,目前在全美50个州能提供医疗用品采购服务。目前亚马逊还不能提供医疗冷链服务,相关业务基础正在建设之中。
亚马逊医疗B2B产品页面
图源,亚马逊官网
>>>>医疗科技服务
亚马逊推出的Echo是一款带有视频功能的声控扬声器,非常适合用于监控,尤其是在家里。Alexa应用平台拥有来自Mayo Clinic和Libertana等机构的轻量级医疗应用程序,可以回答医疗问题、在紧急情况下发送警报,并帮助用户与护理人员沟通。
亚马逊可以处理HIPAA合规和语音技术的后端流程,同时通过Alexa和Echo为企业提供平台和分销渠道。Alexa正在全国各地的医院进行试验,包括Northwell、Mass General和Boston 's Children 's Hospital。
然而,由于Alexa还不符合HIPAA标准,该软件完成的任务通常仅限于非可识别的用途,例如外科医生的检查清单、患者的疾病和药物信息以及医院信息。如果Alexa符合HIPAA标准,使用范围可以得到进一步扩展。
亚马逊在2018年11月27日公布了Amazon Comprehend Medical产品,该产品使用机器学习模型来准确、快速地识别医疗信息,如医疗条件和药物,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例如药物剂量和强度。使用者可以通过简单的API调用访问产品,无需机器学习专业知识,无需编写复杂规则,也无需培训模型。主要面向的是医院客户,降低医疗文件处理成本,快速准确地从医疗记录中提取信息。
Amazon Comprehend Medical工作流程
图源:AWS官网
亚马逊已经为现有的医疗保健公司提供了几种AWS解决方案,尤其是在安全和合规方面。AWS重点关注的是基因组学,它对支付者、提供商、研究人员等相关者越来越重要。由于测序成本的下降以及临床环境中筛查和使用的增加(例如肿瘤分析),对分析这些数据集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
亚马逊医疗布局优劣势分析:品牌、会员、资金、技术
我们将从四个纬度分析亚马逊医疗布局的优劣势。
品牌:★★★★★
亚马逊以其良好的客户体验在全球都享有良好的口碑,如果亚马逊进入医疗健康领域,这会为其加分。
会员:★★★★
Prime会员是公司的核心,公司持续通过增加会员福利提升会员的粘性。2018年亚马逊首次披露了会员注册人数已超过1亿人,公司在6月将会员费从99美元涨到119美元,但7月PrimeDay会员订阅仍实现历史最快增长。2017年收购的Wholefood也已加入到Prime会员计划,显示了协同效应。
资金:★★★☆
分析认为,2018年是亚马逊收入利润释放的一年,近几年收入同比加速增长,利润率达到历史新高,并持续释放。
亚马逊2004-2017年营收数据
资料来源:Statista,单位:10亿美元
广告业务增长很快,对盈利有很大的贡献。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亚马逊目前在美国在线广告市场份额排在第三位,紧随google和FB之后,预计是2018年行业内增长最快的公司。与传统的两大数字广告巨头相比,亚马逊也有着自己的优势,按照亚马逊现在的交易规模、客户数量、点击次数、眼球数、视频新内容以及整体生态圈的规模,亚马逊的广告潜力巨大,变现还处于早期,市场预计2022年亚马逊广告收入能做到200亿美元。
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上市公司,亚马逊如果下决心要投资一项新业务,资金不会成为它的困难。但是,今时不同往日,投资者对一个成熟公司的宽容度正在降低,如果亚马逊要说服投资者在一个全新的领域投入大量资金,也是件不容易的事儿。
技术:★★★
亚马逊2005年开始布局云业务,过去几年中AWS云服务的市场份额占据着绝对的优势。研究机构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数据显示,亚马逊云服务占云基础设施市场的33%,微软占比为13%,谷歌占比6%,亚马逊的市场占比超过了微软、IBM、谷歌的总和,但需要关注,竞争对手的云业务增速也非常快,追赶很快。
战略性产品Alexa也在持续增加新的技能,与更多的品牌商合作接入更多产品线。目前,Alexa平台开发了超过4.5万种技能,超过2500多个品牌,1.3万件的智能家居设备被消费者使用。亚马逊的智能设备Echo等产品已将AI融入到了家庭生活,并于Prime打通,形成智能家居的生态闭环。
当然,这些技术都不是医疗领域的技术,对于亚马逊来说,医疗领域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无论是制药公司、器械公司、医疗保险还是医药零售,都不同于线上零售业务,亚马逊需要重新学习,并找到专业的人来操盘。
亚马逊医疗版图大猜想:从供应链管理切入的提质控费
亚马逊之所以能够“颠覆”或者说是重塑零售行业,关键词是提质和控费,在非电商时代,零售商品价格很不透明,交易过程冗长,造成价格成倍的上涨。电商直接、点对点的方式让消费者得到了实惠,不仅有效降低了价格,在新技术改造之下,传统零售也有了更好的服务意识。
亚马逊还通过自建物流的方式让在线零售拥有了全新模式,这给了线上零售几乎等同于显现的消费体验。在“线上线下结合”方面,亚马逊通过自建Amazon GO商店以及收购Whole foods超市,获得了更稳定的线下入口,保持了服务的一致性。
亚马逊的强处在于供应链管理能力,无论是书籍还是3C产品,亚马逊都能精准地对需求和供应进行分配,既服务卖家也服务于买家。
与零售行业相比,医疗产业链更加复杂,而且有时候并非需求和供给的二元关系。
医疗产业链
资料来源:方正证券
对于亚马逊而言,现在摆在面前的机会是重构药品、医疗器械等产品的供应链。从逻辑上讲,下一步应该是完善PillPack的网上药房,以实现当日配药。亚马逊可以通过在Whole Foods建立一个零售药店和/或销售点来实现这一目标,或者在其业务不那么强大的地区与独立药店合作。
一旦亚马逊建立了针对最终患者的药物递送系统,它就可以代替传统上的药品福利管理机构(PBM),为支付者提供药品福利管理。这样做的好处包括为患者建立一个药房网络,代表小型健康计划和自保雇主对药品价格进行谈判,监测患者服用药物中的异常情况(如药物依从性差)等。亚马逊Prime会员可能会顺势成为亚马逊PBM业务的会员。
与制药行业一样,供应链目前错综复杂,充斥着各种中间商。制造商与分销商进行交易,而分销商与代表医院进行谈判的药品集中采购组织(GPO)进行交易,以降低药品和技术的成本(尽管有时医院会直接进行谈判)。
其他一些可能的方向还包括:
利用智能家居技术,推动家庭护理
亚马逊智能音箱可能成为医疗服务的一个入口(目前已经有一些这样的案例),例如为老人、小孩提供家居护理与安全警报;与其他医疗硬件产品结合,实时监测用户健康状况等。
建立线下实体诊所
亚马逊可以在Whole Foods商店内测试和调整诊所的概念,然后在医疗保险/医疗补助受益人更多的地区建立其他诊所。对亚马逊来说,在Whole Foods设立诊所是一种快捷的方式。
快捷诊所是美国零售药店经营主们近期最喜欢的业务,CVS health和沃博联WBA都在旗下近千家门店提供建议诊所,不仅能够为患者提供方便,也能有效降低医疗成本。这种模式几乎是多赢的,药店增加了人流、解决了专业服务问题,而保险机构获得了实惠。
进入医疗保险领域
美国雇主需要为员工购买医疗保险,对很多企业来说,日渐升高的医疗支出已经成为企业沉重的负担。保险的本质是一种金融服务,把分散的不确定性变成大致的概率,既然亚马逊已经和地球上最会投资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合作,保险业务也在规划之中。
强化医疗科技投入
云大物移智区块链等新技术正在医疗健康行业崭露头角,亚马逊有一定的业务基础,可以追加布局。
亚马逊最终有可能会打造一个覆盖医疗服务、医疗供应链、医疗保险、医疗科技、患者管理及健康管理为一体的服务模式,这不仅会让自身的医疗成本降低,也会惠及更多企业和个人。
如果亚马逊的例子不好理解,看看国内阿里健康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样本:从医药电商业务切入,推出“医药新零售”;然后逐渐深入到医疗的核心场景——医院,打通挂号、咨询、诊疗、用药等环节,并提供人工智能辅诊导诊软件和技术服务。两家电商和互联网巨头在医疗布局上的时间、逻辑、节奏都高度一致。
对于改变医疗领域,亚马逊具有极大优势,因为这一领域的中间商以赚取利润为主要目的。尽管还存在各种障碍,包括市场领导者、既定流程以及买家对新玩家的普遍担心,但亚马逊进军医疗领域将会改变当前整个体系,或者迫使现有玩家变得更具竞争力。这即是模式上的创新,也是资本的胜利。...
We work closely with you and carry out research to understand your needs and wish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