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11 月 曹仰锋:京瓷的“至善文化”
京瓷和西南航空一样创造了持续盈利的传奇。从1959年京瓷成立到今天,在过去数十年的时间里,京瓷遭遇了石油危机、互联网泡沫、金融危机、日元危机、大地震等等不少危机,但它在危机中坚持不裁员的政策,并成功渡过多次危机,实现了59年持续盈利。2019年,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高达1.6万亿日元(约1054亿人民币)和1032亿日元(约67亿人民币)。 京瓷为什么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又为什么能够穿越一次次危机实现持续盈利?许多人认为是因为京瓷掌握了核心技术,但在创始人稻盛和夫看来,尽管核心技术在京瓷的成功中功不可没,但真正重要的是京瓷的至善文化,这是京瓷组织韧性和长期发展的根基。 京瓷至善文化的本质是“回到人的本性”,它引导每一个员工思考人生的意义,思考存在的价值,并将“作为人,何谓正确”作为行事的判断标准,而不是将“作为京瓷,何谓正确”作为决策基准,显然,这种至善文化超越了公司属性,直指人的内心,更能够被员工所接受、所共有。 稻盛和夫是“性本善”的坚定信奉者,大善利他,所以,京瓷至善文化倡导利他之心。在稻盛和夫看来,只有利他之心才是一颗正确的心。他要求每一个人在做决策的时候都要扪心自问:自己是否“动机至善、私心了无”?如果遇到难以决策的问题,就要在自己的心里反复自问,不要放过,只有动机至善,才能做出有利于长期发展的决策。 之所以稻盛和夫特别强调利他之心,是因为他看到许多企业的衰落、消失都是因为利己之心。作为商业机构的企业,面对恶劣的竞争环境,为了自己能够生存下来,很容易变得自私自利。如果企业陷入了利己的陷阱之中,就会无限扩大自己的欲望,企业决策者就会偏离经营之道。 京瓷的利他哲学不是稻盛和夫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在经营京瓷的过程中不断感悟、提炼和总结出来的。在稻盛和夫多次的演讲中,他总会提起刚刚创业时发生的一件事情,让他深刻领悟到什么是经营的本质。1960年,稻盛和夫创办京瓷的第二年,公司招收了10多名高中毕业的新员工。当他们工作了一年之后,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便联名要求稻盛和夫给他们明确未来几年最低加薪多少,能够发多少奖金,如果得不到保证,这十多位员工就集体辞职。稻盛和夫感到异常震惊,他没有想到这些年轻人竟然提出如此无礼的要求。作为刚刚开创事业的创业者,稻盛和夫对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并非信心百倍,他最初的经营目的只是“理直气壮地向世人展现稻盛和夫的新型精密陶瓷技术”,关于公司的未来,谁也无法保证一定会取得成功。尽管自己的心里也有怨气,但是,稻盛和夫还必须和这些年轻人“谈判”,如果他们集体辞职,将会对京瓷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最终,稻盛和夫和这群年轻人推心置腹地谈了三天三夜,他们才收回了要求,继续留在了公司,这件事对刚刚创业的稻盛和夫触动很大。 稻盛和夫在和十几位要辞职的年轻人深入交流后,发现自己对经营目的思考层次太低了,是出于领导者个人利益的“小义”,而不是兼顾全体员工利益的“大义”。这次事件使稻盛和夫意识到企业领导者必须有利他之心,必须有责任关爱员工,必须有勇气面对未来。 经营企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实现领导者个人的梦想,而是要维护员工及其家庭的生活,不仅是现在,还包括将来。我从这次经验中吸取的教训就是:所谓经营,就是经营者倾注全部力量,为员工的幸福殚精竭虑;公司必须树立远离经营者私心的大义。稻盛和夫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善于时时反思,并立刻行动。不久,稻盛和夫就和公司其他合伙人商议,将京瓷的经营理念确定为: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当时,提出这一宏大使命时京瓷还是一家规模非常小的微型企业,但是,稻盛和夫和其他的京瓷员工都坚信这一使命,将此确定为京瓷的核心理念和商业原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京瓷“以心为本”的独特经营模式。 经营人心 “经营人心”是京瓷至善文化的核心,但是,人心是善变的,这就需要企业用一种力量把人心凝聚起来,唯有“上下同欲”企业才可能战胜危机,获得持续增长,这种力量源自企业的经营目的和使命。所以,在稻盛和夫独创的经营十二条原则之中,第一条原则就是“明确事业的目的和意义”。 为什么要开展这项事业?这个企业存在的理由是什么?这两个问题事关事业的经营目的和使命,需要每一个企业都要认真回答。稻盛和夫认为,企业经营的目的和意义必须是高层次、高水准的,换句话说,必须树立光明正大的经营目的。要让全体员工与公司风雨同舟、共同奋斗、战胜危机,如果缺乏“大义名分”,事实上是行不通的。“原来我的工作有如此崇高的意义”,这样的大义名分如果一点都没有的话,人很难从内心深处产生必须持续努力工作的欲望。 弘扬斗志 京瓷至善文化的另一个特征是弘扬斗志。稻盛和夫经常用格斗来举例说明斗志对京瓷发展的重要性,他告诫员工们,斗志是企业经营必不可少的元素,就像格斗一样,如果没有斗志,必败无疑。同样,经营者如果缺乏“斗魂”,不能为保护员工而发扬昂扬的斗志,必败无疑。他认为斗志,并不是粗野,并不是张扬暴力,而是“像母亲保护孩子时不顾一切的勇气”。所有的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管理者,都必须拿出勇气做事情,要展现出无畏的胆识。 激励斗志是经营者的必修课,当人们处在危机之时,除了危机本身之外,对危机的恐惧是最大的敌人,这就需要经营者有直面危机的勇气,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唯有如此才能激励全体员工的共同意志去战胜危机。如果经营者缺乏战胜危机的胆识,全体员工就会像一盘散沙,不能形成合力,在危机中败下阵来。为此,在企业经营中经营者必须具备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的气概。所谓气概,稻盛和夫称之为“斗魂”,它类似于“绝不认输”的格斗士的那种斗争心。 弘扬关爱 京瓷至善文化还弘扬人人之间的关爱。关爱之心与利他之心息息相关,两者都需要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必要时牺牲自己的利益成就他人、施恩于别人。从1983年开始,稻盛和夫创办了“稻盛塾”,把自己在经营中的心得传授给中小企业的经营者,这本身就是关爱他人的实践。在稻盛和夫看来,关爱之心是“作为人最美丽的心”,关爱别人,施恩于别人,这种恩惠就会轮回,最终自己也会受益,从而形成互帮互助的命运共同体。 许多管理者对关爱和利他心存怀疑,认为经营企业首要的目的是赚取利润,而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里,如果人“没有贪欲之心,做不到冷酷无情,就无法赚钱”,这种论调是稻盛和夫一直坚决反对的,他认为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没有利他之心,没有同情和关爱之心,”才让许多企业在危机中败下阵来,没有实现持续经营。 稻盛和夫将自己的经营原则浓缩为四个字“敬天爱人”,并将其作为京瓷的社训。所谓“敬天”,就是按事物的本性做事;所谓“爱人”,就是按人的本性做人。稻盛和夫认为,尽管京瓷的成功依赖于其核心技术,但更重要的优势是通过至善文化与员工缔结了互惠关系,建立了心与心的连接。正是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长期坚持“以心为本”的经营,塑造了至善文化,才成就了京瓷的长期繁荣和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