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4 月 從「數智」到「數治」 數字化轉型助力企業韌性成長
「一家生產廚房小家電的傳統企業,通過數字化轉型,建立了供應鏈中央監控系統,把接近兩千家的供應商、零部件生產商和分銷商都集中在一個監控系統中,不僅把零部件原材料的質量控制在供應商出廠之前,更大大縮短了從獲得訂單到工廠出貨的時間。」近日,在由產業互聯網實驗室、經濟觀察報和金蝶三方聯合舉辦的「『數治企業 韌性成長』產業互聯網雲沙龍」現場,中央企業專職外部董事楊亞向與會嘉賓分享了某企業的轉型案例。他表示,在複雜環境下,通過向數字化轉型,部分企業不僅發揮了供應鏈集成優勢,而且鞏固了產業加工能力,保持了持續快速的增長。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數字化轉型的挑戰和機遇,並紛紛從模式、管理、組織、技術等多層面推動數字化進程,我國多數企業迎來數字化轉型的新浪潮。
數據驅動:以數字化為工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數字化浪潮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其實是對數據的利用問題。」中國科學院研究員、清華大學互聯網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曉東表示。過去幾年,很多企業的業務信息化做得不錯,但是從普及率來講還是不夠的,因為成本太高,尤其是傳統製造業企業生產過程中,對人的依賴非常大。如果對人的依賴過強的話,一旦人的行動因為不可抗力因素被限制以後,企業的生產製造就會受到影響。李曉東建議,在管理和業務兩條線,企業要從對人的依賴轉向對數據的依賴。
大族激光集團副總裁陳焱對李曉東的看法表示認同。他以大族激光集團舉例,在疫情初期,工程師出不去,各分散製造基地的產品進不來,「一些核心的器件和核心產品,我們的工程師根本沒有辦法在第一時間做確認。」後來,集團在核心產品和用戶服務等方面加快了數字化進程,並對從管理層到基層的員工進行數字化思維的培訓,「尤其是核心的器件和核心產品,在遠程就可以清楚地知道這些產品會不會在未來發生一些問題,我們提前做了預案,並在遠程給客戶做好了培訓。」2021年,大族激光的銷售收入達163億,「這其中公司的數字化是非常重要的。」
數治企業:以數字化為契機,助力企業韌性成長
在2020年疫情爆發後,大族激光通過數字化對管理和經營快速進行調整,將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儘可能降到最低,這是一種具有韌性的表現。事實上,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韌性一詞」,國際權威研究機構Gartner曾發布預測稱:2025年前全球70%的CEO將建立「韌性文化」,以應對新冠疫情、網路犯罪、惡劣天氣、內亂和政治動蕩的威脅。
報告指出,90%的全球商業領袖認為:組織韌性將是未來商業中的首要思考內容;80%的企業家認為:有韌性的組織才能基業長青、蓬勃發展。
但韌性在企業管理和經營中究竟如何表現?數字化時代企業又如何提升自身的韌性?產業互聯網實驗室主任,香港創業創新研究院院長曹仰鋒博士在其報告中給出了解答。曹仰鋒表示,韌性本身是一個能力,表現出來在企業遇到危機之後能夠在危機中反彈出來,就像U型變革一樣,無論內部危機還是外部危機,對組織的考驗都是韌性能力。曹仰鋒博士曾對西南航空、蘋果、星巴克、微軟等全球知名企業進行深入研究,並發現這些行業巨頭都經歷過一次甚至多次危機,但最後都從危機中走出並持續增長。因此,韌性是保證企業持續增長的核心能力。
而在數字經濟時代,曹仰鋒認為,企業面臨著像數字企業升級的壓力,可通過塑造EBC的能力,提高企業的創新素質和敏捷力,因為有可組裝能力,比較敏捷,會抵禦企業在遇到危機的時候帶來一些挑戰,獲得韌性的增長。
數治企業,關鍵是數據治理和管理企業。
在數字化浪潮下,是不是所有的數據都有用呢?在李曉東看來,不是所有數據都有價值。浪費大量管理成本和資金成本獲取數據的企業,最終只能湮滅在數據和信息浪潮中。如何有效地甄別數據,包括鼓勵有價值數據浮出水面,是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很關鍵的一點。「企業只有在數據的獲取、產出及使用層面都加強管理,才能支撐數據管理,才能稱之為基於數據治理和管理的企業。」
「一家企業想要實現韌性成長,要具備四個方面的能力,」產業互聯網實驗室輪值理事長、金蝶集團董事會主席徐少春表示,一是數字化的運營能力,二是數據驅動的高效產品與服務的能力,三是數字生態的能力,四是文化的創新能力。在徐少春看來,過去講企業數字化很大程度上是停留在某一個部門,而「數治企業」則是要利用數字化的手段治理管理企業,構建新的運營模式和管理模式,乃至商業模式。
中國社會科學院管理科學與創新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欽表示,數字化浪潮下,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連接整合力的提升也至關重要。「在以硬科技為中心的前提下,能不能實現資源連接、通過和別人互補從而去創造價值,而不是簡單的作為供應商或者組裝環節存在,也是企業能否實現韌性成長的關鍵。」
在王欽看來,數字化既是企業轉型的工具,亦是企業發展的契機。「有人認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是風口,在我看來它更像是一場馬拉松。這是對所有企業的一次技術上的衝擊。只有在這場馬拉松中持續為用戶創造價值,把數據治理在邊界上進行擴展,把企業要素進行有效的動態組合,才能最終提升企業的優勢,實現企業的韌性成長。」
(趙艷艷)[ 責編:張慕琛 ] 來源:光明網 2022-04-18 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