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8 月 張瑞敏:海爾必須破舊立新了
「海爾應像海,唯有海能以博大的胸懷納百川而不嫌其細流;容污濁且能凈化為碧水。正如此,才有滾滾長江、濁濁黃河、涓涓細流,不惜百折千回,爭先恐後,投奔而來。匯成碧波浩淼、萬世不竭、無與倫比的壯觀!」
這是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在其著作《海爾是海——張瑞敏隨筆選錄》對海爾的管理經營藝術的闡述。過去10多年來,該著述廣為流傳,從中,大家領悟張瑞敏如何把海爾由一個瀕臨破產的小廠,轉變成一個全球性的大企業。
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
的確,在過去30多年的中國商業發展史上,中國家電業巨擎海爾集團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互聯網時代下,原有的生產方式與經濟結構被顛覆,市場與行業發展路徑被重塑,面對極大挑戰,身處傳統家電行業海爾卻緊扣互聯網脈搏,首創人單合一模式轉型成為無邊界的平台企業。
8月15日,在成都舉辦的在「2018福布斯中國創新峰會」(下簡稱「峰會」)現場,張瑞敏通過「為什麼、怎麼做、做什麼」的邏輯層次講述了網路時代下企業如何破舊立新,也針對海爾集團的持續創新做了全新的闡述。
以下為張瑞敏「海爾:以人單合一模式創物聯網生態品牌」 主題演講的精華內容:
美國管理學家西蒙斯涅克提出「中心-為什麼,中間-怎麼做,最外圈-做什麼」黃金圈理論,這對每個人的人生規劃和企業的戰略都非常有用。我們每個個體應該認清我們現在到底要走向哪裡,沿著什麼方向怎麼落地,通過做什麼達到一個什麼目標。這個理論也符合哲學的三論:認識論、方法論、目的論。認識論就是認識到應該做什麼,方法論就是用什麼方法什麼路徑去實現這個方向,目的論就是我要達到的目標。
對於海爾而言,海爾就是要顛覆今天的傳統管理,要破舊立新,要樹立一個新的模式。怎麼做?就是我們自己要做一個和物聯網合拍的管理模式,即」人單合一」。做什麼呢?達到的目標就是一定要以人單合一模式引領物聯網範式。
海爾為什麼一定要破舊立新?
到了互聯網時代,互聯網的本質的特徵就是三個無:無界、無價、無序。所謂無界就是沒有邊界,互聯網沒有邊界。無價,即我們很多東西已經邊際成本趨向於零或者就是零,我們可以免費獲取很多資源。無序是最重要的,就是沒有秩序,處在混沌狀態,而創新就是在混沌邊緣產生的。
所以,經典管理都被顛覆。經典管理的三位先驅:泰勒(效率理論,即流水線大規模製造)、韋伯(組織之父,層級制)、法約爾(職能管理,即各個職能部門的職能平衡)。現在是大規模定製、零距離、網路組織,因此三位先驅創立的經典管理都被顛覆。
我一直強調,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就是所有的企業都是為時代而生。任何企業所謂的成功之路不過是踏上時代的節拍,但是我們是人不是神,誰也不可能永遠踏準時代的節拍,時代變化瞬息萬變,所以必須要自我顛覆。同時,即便是發展得很好的企業說自己有核心競爭力,其實它所需要的不僅僅是核心競爭力,當下更重要的或許是動態能力,即美國經濟學家大衛提斯提出的動態能力。所謂動態能力,就是更新核心競爭力的能力,核心競爭力應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改變,如果不能自我顛覆就會被時代顛覆。
怎麼破舊立新
必須按照物聯網時代要求創造一個新的經濟模式、商業模式。海爾提出了「人單合一」新的商業模式,簡單講,人就是員工,單就是用戶需求,把員工和用戶需求連接到一起。自2005年,海爾提出人單合一,到今天已經13年時間,這個模式現在在國際會議上也是用這個音譯「Rendanheyi」,就是說人單合一已經被普遍接受了。
當下,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隨時變化,所以我們必須根據用戶的需求改變自己,而不是讓用戶跟著我們改變。人單合一模式的主要要素有很多,簡單說,第一是組織,第二是薪酬。海爾幾年前就組織改變了,把海爾的1.2萬名中層管理者全部去掉,給到兩條新的路徑:自主創業或離開。所以海爾已經變成一個創業的平台。給所有人一種管理者的感受,而不是一個被管理者,就像美國管理大師德魯克說的每個人都是自己的CEO,每個人都是創客。第二,薪酬方面,所有的企業里薪酬都是驅動力,我們把企業定薪改變成用戶付薪,即可以創造用戶價值就可以分享價值,如果不能你就必須解散。
在我看來,「人單合一」恰恰是讓每個人自主創業,自主創業他就可以得到創業價值相對應的股權,同時他也可以得到他應該得到的收益。目前,「人單合一」模式體現出了一定的生命力。哈佛商學院已經在2015年和2018年三年的時間裡,兩次以「人單合一」模式從不同角度做了兩個案例:第一個案例是2015年做的「海爾與用戶零距離」,這就體現出物聯網的思維;第二個案例是2018年做的「海爾是一家孵化創客的中國企業」,企業都是出產品的,但是海爾是出創客的。「人單合一」就是讓每個人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
通過做什麼來實現破舊立新?
簡單地說,即以人單合一模式引領物聯網範式。總結為三個「生」:生態圈、生態收入、生態品牌。
所謂的生態圈就是能夠滿足用戶的體驗,現在不管是傳統企業、電商的顧客都是匿名的,顧客本身的體驗其實有限。從研發角度講也一樣,過去的研發就是瀑布式的,但研發應該是迭代,所以研發需根據用戶的需求再來迭代,所以這個其實就是物聯網所說的社群經濟。生態圈是建立社群經濟。
第二,生態收入。所謂生態收入就是用戶所要的並不是單一產品的服務,需要的而是一個整體的綜合的全方位的服務。舉個例子,洗衣機不是單獨「我滿足你」形式的洗衣機,洗衣機聯合了2千多家服裝行業,還有洗衣機行業,聯合起來給用戶提供一個全方位的解決方案。這就形成一個生態收入。因為產品只是載體,所以生態收入與「邊際收益遞減」不同,生態收入可以實現逆向的「邊際收益遞增」,我可以獲取更多的生態收入。
第三,生態品牌,傳統時代的品牌是產品品牌,就靠品牌溢價,比如耐克、阿迪達斯;互聯網時代的品牌是平台品牌,互聯網式的電商,給到品牌企業或為品牌代工的企業兩類傳統品牌很大的平台。但是現在應該是生態溢價,也就是說應該做生態品牌,讓每個攸關方共同為增加用戶體驗而增加自己的價值,這是和傳統品牌不一樣的,最重要的是生態品牌它是進化的。美國連線雜誌的總編凱文凱利有一句話說得非常經典,「所有的企業,所有的公司都難逃一死,所有的城市都近乎於不朽」。為什麼呢?因為企業要的是增長,而城市要的是進化,像熱帶雨林一樣不會滅亡,我們希望把品牌變成進化的品牌。
我到英國倫敦參加一個國際會議,我專程瞻仰了馬克思墓,他墓志銘有一句話「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釋了世界,而問題的關鍵在於改變世界」。當然改變世界的前提和必要條件就是認識世界,認識了世界之後要改變世界,改變我們自己,就是利用物聯網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也就像美國蘋果的前CEO喬布斯所說的「活著就是要改變世界。」
讓我們改變自己,改變世界,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