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創業創新研究院 | 曹仰鋒:京瓷的「至善文化」
17956
post-template-default,single,single-post,postid-17956,single-format-standard,qode-quick-links-1.0,zh-tw,ajax_fade,page_not_loaded,,qode-theme-ver-11.2,qode-theme-bridge,wpb-js-composer js-comp-ver-5.2.1,vc_responsive
 

曹仰鋒:京瓷的「至善文化」

曹仰鋒:京瓷的「至善文化」

京瓷和西南航空一樣創造了持續盈利的傳奇。從1959年京瓷成立到今天,在過去數十年的時間裡,京瓷遭遇了石油危機、互聯網泡沫、金融危機、日元危機、大地震等等不少危機,但它在危機中堅持不裁員的政策,並成功渡過多次危機,實現了59年持續盈利。2019年,其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高達1.6萬億日元(約1054億人民幣)和1032億日元(約67億人民幣)。
 
京瓷為什麼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又為什麼能夠穿越一次次危機實現持續盈利?許多人認為是因為京瓷掌握了核心技術,但在創始人稻盛和夫看來,儘管核心技術在京瓷的成功中功不可沒,但真正重要的是京瓷的至善文化,這是京瓷組織韌性和長期發展的根基。
 
京瓷至善文化的本質是「回到人的本性」,它引導每一個員工思考人生的意義,思考存在的價值,並將「作為人,何謂正確」作為行事的判斷標準,而不是將「作為京瓷,何謂正確」作為決策基準,顯然,這種至善文化超越了公司屬性,直指人的內心,更能夠被員工所接受、所共有。
 
稻盛和夫是「性本善」的堅定信奉者,大善利他,所以,京瓷至善文化倡導利他之心。在稻盛和夫看來,只有利他之心才是一顆正確的心。他要求每一個人在做決策的時候都要捫心自問:自己是否「動機至善、私心了無」?如果遇到難以決策的問題,就要在自己的心裡反覆自問,不要放過,只有動機至善,才能做出有利於長期發展的決策。
 
之所以稻盛和夫特彆強調利他之心,是因為他看到許多企業的衰落、消失都是因為利己之心。作為商業機構的企業,面對惡劣的競爭環境,為了自己能夠生存下來,很容易變得自私自利。如果企業陷入了利己的陷阱之中,就會無限擴大自己的慾望,企業決策者就會偏離經營之道。
 
京瓷的利他哲學不是稻盛和夫憑空想像出來的,而是在經營京瓷的過程中不斷感悟、提煉和總結出來的。在稻盛和夫多次的演講中,他總會提起剛剛創業時發生的一件事情,讓他深刻領悟到什麼是經營的本質。1960年,稻盛和夫創辦京瓷的第二年,公司招收了10多名高中畢業的新員工。當他們工作了一年之後,技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便聯名要求稻盛和夫給他們明確未來幾年最低加薪多少,能夠發多少獎金,如果得不到保證,這十多位員工就集體辭職。稻盛和夫感到異常震驚,他沒有想到這些年輕人竟然提出如此無禮的要求。作為剛剛開創事業的創業者,稻盛和夫對公司的未來發展前景並非信心百倍,他最初的經營目的只是「理直氣壯地向世人展現稻盛和夫的新型精密陶瓷技術」,關於公司的未來,誰也無法保證一定會取得成功。儘管自己的心裡也有怨氣,但是,稻盛和夫還必須和這些年輕人「談判」,如果他們集體辭職,將會對京瓷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最終,稻盛和夫和這群年輕人推心置腹地談了三天三夜,他們才收回了要求,繼續留在了公司,這件事對剛剛創業的稻盛和夫觸動很大。
 
稻盛和夫在和十幾位要辭職的年輕人深入交流後,發現自己對經營目的思考層次太低了,是出於領導者個人利益的「小義」,而不是兼顧全體員工利益的「大義」。這次事件使稻盛和夫意識到企業領導者必須有利他之心,必須有責任關愛員工,必須有勇氣面對未來。
 
經營企業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實現領導者個人的夢想,而是要維護員工及其家庭的生活,不僅是現在,還包括將來。我從這次經驗中吸取的教訓就是:所謂經營,就是經營者傾注全部力量,為員工的幸福殫精竭慮;公司必須樹立遠離經營者私心的大義。
稻盛和夫的過人之處就在於他善於時時反思,並立刻行動。不久,稻盛和夫就和公司其他合伙人商議,將京瓷的經營理念確定為:追求全體員工物質與精神兩方面幸福的同時,為人類和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做出貢獻。當時,提出這一宏大使命時京瓷還是一家規模非常小的微型企業,但是,稻盛和夫和其他的京瓷員工都堅信這一使命,將此確定為京瓷的核心理念和商業原點,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京瓷「以心為本」的獨特經營模式。

經營人心

「經營人心」是京瓷至善文化的核心,但是,人心是善變的,這就需要企業用一種力量把人心凝聚起來,唯有「上下同欲」企業才可能戰勝危機,獲得持續增長,這種力量源自企業的經營目的和使命。所以,在稻盛和夫獨創的經營十二條原則之中,第一條原則就是「明確事業的目的和意義」。
 
為什麼要開展這項事業?這個企業存在的理由是什麼?這兩個問題事關事業的經營目的和使命,需要每一個企業都要認真回答。稻盛和夫認為,企業經營的目的和意義必須是高層次、高水準的,換句話說,必須樹立光明正大的經營目的。要讓全體員工與公司風雨同舟、共同奮鬥、戰勝危機,如果缺乏「大義名分」,事實上是行不通的。「原來我的工作有如此崇高的意義」,這樣的大義名分如果一點都沒有的話,人很難從內心深處產生必須持續努力工作的慾望。
 

弘揚鬥志

京瓷至善文化的另一個特徵是弘揚鬥志。稻盛和夫經常用格鬥來舉例說明鬥志對京瓷發展的重要性,他告誡員工們,鬥志是企業經營必不可少的元素,就像格鬥一樣,如果沒有鬥志,必敗無疑。同樣,經營者如果缺乏「斗魂」,不能為保護員工而發揚昂揚的鬥志,必敗無疑。他認為鬥志,並不是粗野,並不是張揚暴力,而是「像母親保護孩子時不顧一切的勇氣」。所有的管理者,尤其是高層管理者,都必須拿出勇氣做事情,要展現出無畏的膽識。
 

激勵鬥志是經營者的必修課,當人們處在危機之時,除了危機本身之外,對危機的恐懼是最大的敵人,這就需要經營者有直面危機的勇氣,需要有堅定的信念,唯有如此才能激勵全體員工的共同意志去戰勝危機。如果經營者缺乏戰勝危機的膽識,全體員工就會像一盤散沙,不能形成合力,在危機中敗下陣來。為此,在企業經營中經營者必須具備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的氣概。所謂氣概,稻盛和夫稱之為「斗魂」,它類似於「絕不認輸」的格鬥士的那種鬥爭心。
 

弘揚關愛

京瓷至善文化還弘揚人人之間的關愛。關愛之心與利他之心息息相關,兩者都需要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在必要時犧牲自己的利益成就他人、施恩於別人。從1983年開始,稻盛和夫創辦了「稻盛塾」,把自己在經營中的心得傳授給中小企業的經營者,這本身就是關愛他人的實踐。在稻盛和夫看來,關愛之心是「作為人最美麗的心」,關愛別人,施恩於別人,這種恩惠就會輪迴,最終自己也會受益,從而形成互幫互助的命運共同體。
 
許多管理者對關愛和利他心存懷疑,認為經營企業首要的目的是賺取利潤,而在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里,如果人「沒有貪慾之心,做不到冷酷無情,就無法賺錢」,這種論調是稻盛和夫一直堅決反對的,他認為恰恰相反,正是因為「沒有利他之心,沒有同情和關愛之心,」才讓許多企業在危機中敗下陣來,沒有實現持續經營。
 
稻盛和夫將自己的經營原則濃縮為四個字「敬天愛人」,並將其作為京瓷的社訓。所謂「敬天」,就是按事物的本性做事;所謂「愛人」,就是按人的本性做人。稻盛和夫認為,儘管京瓷的成功依賴於其核心技術,但更重要的優勢是通過至善文化與員工締結了互惠關係,建立了心與心的連接。正是在過去半個多世紀以來,長期堅持「以心為本」的經營,塑造了至善文化,才成就了京瓷的長期繁榮和持續增長。


We work closely with you and carry out research to understand your needs and wish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