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12 月 曹仰鋒:士氣是戰勝危機的力量
員工的「共同體意識」是組織韌性不可或缺的因素,高韌性的企業常常塑造兩種共同體意識: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利益共同體以「利益」為基石,命運共同體以「情感」為基石,互惠的利益、積極的情感都有助於提高組織韌性。
組織韌性是一種能力,它其中的一個表現是員工個體在危機中迅速重新配置資源並積極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因此,在組織動蕩和變化時期,員工的情感承諾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情感承諾的高低影響了員工個體在動蕩期挽救組織的個體韌性。……。正向積極的情感有助於提高組織韌性。
對任何組織而言,「士氣」都是個體情感的重要表現。「高昂的士氣」是正向積極的情感,它提高了組織戰勝危機的可能性和速度,相反,「低落的士氣」是負向消極的情感,它加速了組織在危機中的衰敗與滅亡。
在《戰爭與和平》這部宏篇巨著中,托爾斯泰細緻地描述了拿破崙入侵俄國期間發生的幾次重大戰役,以及法國軍隊後來的慘敗,並深刻地詮釋了士氣對軍隊戰鬥力的影響。
1812年6月24日,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親率約60萬大軍渡過涅曼河,入侵俄國,一場為爭奪歐洲霸權的戰爭爆發了。拿破崙的戰略目標是:速戰速決,佔領莫斯科,迫使俄國投降。俄國軍隊和法國軍隊實力相差懸殊,且戰且退,法軍如願以償地攻佔了莫斯科。但令拿破崙沒有想到的是,俄國軍隊主動放棄了莫斯科,而且在莫斯科燃起了大火。更為麻煩的是,俄國既不同意停戰,也不投降。隨著寒冷冬季的來臨,法軍因過於深入到俄國腹地,補給線又太長,軍隊無法及時獲得物資。無奈之下,拿破崙於1812年10月19日下令從莫斯科撤退。在撤退過程中,寒冷、飢餓、疾病成了擊潰法軍的三大致命武器,再加上俄國軍隊的不斷侵擾和攻擊,法國軍隊損失慘重,死亡約23萬人。儘管拿破崙於12月6日逃回到了巴黎,但隨後不久,拿破崙所創建的歐洲體制因為戰敗而分崩離析,其本人也被迫退位,被流放到義大利一個小島上,拿破崙一世的軍事和政治生涯基本終結。
拿破崙在「俄法戰爭」中的慘敗告訴我們一個基本的事實:在「戰略」和「現實」之間永遠會存在巨大的鴻溝,戰略目標的達成不能僅憑領導者的一廂情願,它受制於多種因素的影響。
在領導者致力於把戰略(目標)變成現實(結果)時,環境的不確定性和能力的有限性將會極大地影響目標達成度。戰略(目標)是思考和設計出來的,它們存在於領導者的想像之中,可以是無限宏大的,比如希臘神話中的伊卡洛斯飛向太陽,比如拿破崙征服俄國,但在多變且不可預知的環境中,每個組織、每個人的能力和手段則是有限的,憑藉蠟制的翅膀無論如何也無法飛到太陽上,因此,任何一個組織、一個領導者都必須平衡戰略(目標)、環境與能力之間的關係。
從理性的角度來分析,當領導者制定戰略和目標時,需要充分分析環境的可控性,充分論證能力和資源的匹配性,但是,現實的情況是,儘管領導者在環境分析時下了很大的功夫,也根本無法預知未來到底能夠發生什麼;儘管領導者傾向於不遺餘力地提高組織的能力,但是,能力總會有差距,資源總是有限的,在這種情況下,「士氣」就可能成為一種「調節變數」來影響戰略和目標的達成。
在軍事上,軍隊的力量是數量乘上稱為「X」的東西,……,這個「X」就是軍隊的士氣,也就是組成軍隊的人們所具有的或多或少的鬥志和甘冒危險的決心,這種鬥志和決心不依賴人們在戰鬥時是受天才還是不受天才指揮,是排成三路還是排成兩路,是用棍子還是用一分鐘射三十發的槍炮。具有最大的鬥志和決心進行戰鬥的人們,總是具有最有利的戰鬥條件。
托爾斯泰認為,軍隊的力量不僅僅在於它的數量,還在於它的士氣,確定和闡明士氣的價值,不僅是科學家的任務,更是將軍們的職責。任何忽視軍隊士氣的戰術法則,終將失敗。在我看來,這個原則同樣適用於指導企業如何戰勝危機,一個企業在危機中復原的力量不僅僅取決於員工的數量,更重要的是員工的士氣,激發每一個人的士氣是領導者在危機和困境中的首要戰略任務。
激發高昂的士氣需要獨特的文化理念,文化對員工的精神狀態以及企業的長期績效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世界著名領導力專家、哈佛商學院約翰·科特教授歷時多年研究企業文化和績效之間的關係,他發現「特定的企業文化對公司的長期績效會產生重要的影響。」科特教授的實證研究結果強有力地證明了企業文化對績效的重要影響作用,他告誡企業家們,「健康的企業文化是公司能夠持久發展的重要因素,培養健康的企業文化需要企業的領導層進行長期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