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創業創新研究院 | 曹仰鋒:開放式創新的五項基本原則
18117
post-template-default,single,single-post,postid-18117,single-format-standard,qode-quick-links-1.0,zh-tw,ajax_fade,page_not_loaded,,qode-theme-ver-11.2,qode-theme-bridge,wpb-js-composer js-comp-ver-5.2.1,vc_responsive
 

曹仰鋒:開放式創新的五項基本原則

曹仰鋒:開放式創新的五項基本原則

從海爾HOPE平台的案例中,我發現企業構建開放式創新系統需要堅持以下五個基本原則。

原則一:開放,而不是外包

開放式創新,顧名思義,首要強調的是「開放」,但「開放」對一個已經習慣於封閉式創新的企業而言意味著巨大的挑戰。

一部分原因在於其組織文化鮮少鼓勵或獎勵員工創新。另一部分原因是組織往往習慣於從組織內部尋求想法和解決方案,而忽略了一個重要事實,組織外部的力量能夠幫助組織達成既定的政策目標。……。首要的目標是構建能夠促進學習和創新的環境。這意味著激發組織內部人員搜尋新信息,思考其他可能性,鼓勵外部的其他利益相關者共同參與,同時在政策和行動方面更加透明化。

在《維基法則:互聯世界的新解決方案》一書中,兩位作者將「開放」視為網路智能時代的五項原則之一,他們批評許多傳統組織不願意與世界分享信息,大多數組織的「默認立場」都是秘密和模糊,但是,伴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聰明的組織已經開始重新思考開放性,因為,世界正變得更加透明:消費者前所未有地了解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員工以過去難以想像的方式了解公司的戰略、管理和挑戰。

在數字時代,開放式創新將成為企業一種新的競爭力,相對於封閉式創新,開放式創新不再強調對創新資源的所有和控制,而是強調對創新資源的獲取與重新配置;創新活動不再被嚴格地控制在企業內部進行,而是嵌入在組織間層面並依賴於與其它各種組織的合作;不再依靠蓄積創新資源而取得競爭優勢,而是通過組織間創新資源的交換與創新收益的分享而獲取競爭優勢。

在《營銷4.0:從傳統到數字》一書中,菲利普•科特勒認為,過去從企業到市場的垂直化創新正在變得更為水平化。像寶潔、聯合利華等世界級企業都已經轉變了創新的理念,它們逐漸意識到內部創新帶來的變化遠不足以讓它們跟上時代變化的步伐,它們都不約而同地將其研發創新模式調整為聯合創新模式(開放式創新),這種模式主要依賴外部資源提供創意,並藉助內部力量將創意商業化。

當然,我們不能片面或者極端地追求開放式創新,開放式創新不等於「外包式創新」,後者試圖把企業所有的創新都外包出去,這是很危險的創新舉措。事實上,如果沒有企業內部強大的技術和研發能力,就沒有創新方案的吸收能力和轉化能力,因此,單純地依賴外部資源的創新是無法取得創新成果的。

海爾很好地平衡了內部創新與外部創新,它在全球布局了十大研發中心和數量眾多的創新中心,比如,在2014年9月,海爾在美國印第安納州的埃文斯維爾市建立聊北美技術中心,該中心主要用於整合世界一流研發資源,建立完善自身世界性的研發平台,並進一步開拓北美市場。正是研發中心、創新中心,再加上海爾內部各產業中的研發平台,與HOPE平台共同構成了海爾整體的開放式創新系統。

原則二:以用戶為中心,讓用戶需求與資源零距離交互

創新容易失去方向,進而導致創新的失敗,這是許多企業在創新方面面臨的挑戰,也讓許多企業不願意在創新項目上投入資金。但問題是,面對高度動蕩的外部環境,誰又能夠完全準確地判斷未來的技術路線,技術方向呢?對許多管理者而言,在做決策的時候並不會對決策的結果有絕對的把握,大多數的決策往往是依靠管理者的「直覺」。

2013年8月,我陪同張瑞敏等人到斯坦福大學拜訪了組織理論的奠基人詹姆斯•馬奇教授,兩人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對話,就描述了管理者的決策困境。

馬奇:對任何領導而言,很難事先知道哪是對的,哪是錯的?堂吉訶德就是按照自己認定的路走。同樣,你怎麼知道你和海爾走的這條路是對的,還是錯的?
張瑞敏:我們正在做的、正在走的是一條未知的路。我們不知到未來的路是對還是錯,其他人也不知道,否則大家都去走了。但是,我們知道有一條路是正確的,就是永遠去追隨用戶。所以,在海爾內部把組織扁平化以後,員工沒有領導了。現在是誰領導員工呢?就是用戶。而用戶的需求在哪裡也是不確定的,這需要每個員工都去尋找。所以,我認為,找對了用戶的需求就是找對了路。

「追隨用戶」正是張瑞敏給HOPE平台確定的核心原則,他要求平台一定要讓用戶和資源方零距離交互,只有真正聆聽到用戶的聲音,才能發現用戶的需求;只有真正發現了用戶的需求,創新才不會迷失方向。為此,HOPE平台建立了一整套以用戶為中心的創新方法論,這套方法論包括微洞察、需求破題、資源網路、資源評估、項目執行等多個環節,每個環節都要求與用戶時時、持續交互,以防創新的方向發生偏差。

原則三:既關注當前技術,又關注前沿技術

HOPE平台在整合外部技術資源時,既會幫助海爾產業平台整合產業急需的技術資源,也會密切關注新技術的出現可能帶來的潛在價值,從而將技術儲備起來,以便以後將技術整合進海爾的產業研發當中。

比如,2015年, HOPE平台發現了一款智能顯示器,便將其引入存儲在HOPE知識庫,隨後海爾結合該技術,推出了一款全新產品——海爾魔鏡,該產品團隊獨立組建了一家小微公司,這家小微企業將魔鏡產品應用到衣聯生態圈之中。

原則四:雙向整合知識

儘管不同的人對開放式創新有不同的理解,但其本質是對創新知識的整合,被譽為開放式創新之父的加州大學亨利•切薩布魯夫尤其強調知識的雙向整合。

知識的向內開放和向外開放共同構成了開放式創新的知識流動,事實上,海爾的HOPE平台兼具這兩方面的功能,它在幫助海爾內部產業引入外部知識的同時,也會把海爾自己擁有的技術資源向外輸出給生態合作夥伴,從而形成了內外融合的開放式創新模式。

原則五:以共創、共享、共贏為核心機制

我在跟蹤研究HOPE平台上多個創新案例後,發現健康的生態網路關係可以促進企業間的知識共享,能夠更加有效地促進創新合作。為了構建這種健康的創新生態網路,HOPE平台以共創、共享、共贏為原則來設計價值創造與價值分配機制。在訪談中,HOPE平台負責人滕東暉告訴我:

儘管HOPE平台自己本身不去設計價值分配機制,但是,我們會對各資源方的利益分配機制進行監控,這也是平台治理機制的一個重要組織部分。只有各資源方實現共贏、共享,才能實現價值共創,才能建立持久的合作關係。

HOPE平台以共創、共享、共贏這六個字為原則,從價值識別、價值創造,到價值分配全流程來監控生態合作夥伴之間的合作機制,促使創新生態系統中的各個夥伴結成利益共同體,唯有如此,創新平台才能不斷聚合生態資源,才能提高創新的活力。

註:本文摘自《黑海戰略:海爾如何構建平台生態系統》



We work closely with you and carry out research to understand your needs and wish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