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創業創新研究院 | 阿里巴巴曾鳴:智能商業時代需要點-線-面-體戰略思維
16907
post-template-default,single,single-post,postid-16907,single-format-standard,qode-quick-links-1.0,zh-tw,ajax_fade,page_not_loaded,,qode-theme-ver-11.2,qode-theme-bridge,wpb-js-composer js-comp-ver-5.2.1,vc_responsive
 

阿里巴巴曾鳴:智能商業時代需要點-線-面-體戰略思維

阿里巴巴曾鳴:智能商業時代需要點-線-面-體戰略思維

戰略最核心的是定位,這是業界的基本共識。定位最傳統的理論框架由邁克爾·波特最先提出——成本領先、差異化和利基市場的競爭戰略。定位成為過去30年最重要的戰略思想。

但是,在智能商業的時代,相對於產品在市場中的定位,一個更重要的定位需要認真考慮,這就是企業在協同網路中的定位,我把它具象地稱為在「點-線-面-體」中的新定位選擇。

在智能商業的時代,新定位成為戰略思考的核心。

這個定位的選擇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整個經濟正在快速向智能生態的方向演化。而一個企業在這樣的生態系統中的定位,直接決定了它的發展軌跡,所以是重要的戰略選擇。

點-線-面-體的定位邏輯

「生態」是智能商業的核心概念,但生態到底是什麼?我認為,一個商業生態就是一個協同網路,是多元角色的複雜在線協同對於傳統供應鏈管理的超越,是平台和多元物種的組合。在新型的生態中,有「點、線、面」三種核心角色,從而有三種戰略定位可選。

「面」即是平台。平台通過廣泛連接不同的角色,使之合作協同,同時建立各種機制,促使全局利益優化。「面」的工作是幫助平台上的玩家廣泛聯接,享受網路效應的好處。「面」通過匹配效率的大幅提升創造價值,這是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

淘寶是典型的「面」。「面」的立身之本並非單一產品或服務的研發能力,也不是市面上的稀缺資源。其核心價值是網路效應和協同機制。

「線」是平台上的眾多商家。對消費者來說,「面」是各種服務和產品的聚合者。在「面」搭建的檯子上,真正提供服務的是「線」,是海量的賣家。

定位為「線」的企業的核心工作,是創造商品和服務,賣給客戶。品牌商都屬於「線」的範疇。「線」的興旺取決於產品本身的競爭力,就是性價比,同樣也取決於生產效率和營銷能力。大部分「線」的核心工作是梳理和優化流程,包括生產、營銷合作。「線」的定位和傳統的B2C企業相似,但它最大的差別在於,今天的「線」是客戶導向,同時一定要學會利用好「面」的價值。

「線」需要一整套全新的打法。一條「線」的戰略,就是利用「面」的各種基礎服務和能力,以較輕資產的方式快速發展,也就是說,一是充分利用「面」的網路效應;二是盡量利用「面」上的資源和能力,而不是自己花費巨大精力和成本重複建設;三是還要善於整合「點」帶來的機會。

「點」是每一位服務參與者。「面」的崛起,必然催生新的「點」,如滴滴的司機、美團的外賣配送員、知乎的知識類大V、喜馬拉雅的廣播播主。

有很好生意感覺的人,未必擅長大公司的運作。他們可以憑藉敏銳的嗅覺,在特定時間抓住商機,提供一個快速成長的行業最需要的能力。面對這樣的創業者,我會建議:其實「點」也是一個很好的定位。「點」的戰略足夠簡單,只需要在高速發展的「面」中發現好的「點」的機會。

「點」的機會雖大,但這樣的定位考驗創業者的眼光,需要把握時機。同時因壁壘並不高,挑戰也大。

「體」是由「面」擴張融合而生。「面」是「體」的最根本組成要素,在「面」的擴張過程中,如果有足夠強大的基礎,也許還會衍生出其他的「面」,進而形成一個日趨完善的「體」。以淘寶為例。因為支付和信用是淘寶市場的根基,淘寶孵化了支付寶。但支付寶也逐步走出了淘寶,變成了一個獨立第三方的支付平台,並逐漸演化成螞蟻金服。螞蟻金服發展出多種創新普惠的金融服務,形成了另外一張新的「面」。雲計算也如此,它的起步是支撐所有淘寶賣家的電商雲,然後逐步衍生出其他的創新服務。這些「面」互相交錯融合,推動中國經濟升級換代,形成一個基於互聯網的新型經濟體。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絕大部分企業只需要考慮「點-線-面」三個核心定位。「體」是多年演化出來的結果,企業家不可能在一開始就選擇這樣的定位,因此本文不再討論「體」的定位。從「面」向「體」的演化,基本是千億美元市值公司考慮的問題了。

現在,如果有人再來找我討論企業下一步發展的戰略問題,我會反問一句:「點-線-面-體,你的定位到底是什麼?」先搞清楚自己的能力和願望,然後決定:你是具體能力的提供者,還是產品和服務的整合者,還是市場/平台的建設者?這個問題一旦明確,後面的一系列問題便迎刃而解。

生態系統對供應鏈的降維攻擊

當我們對「點-線-面-體」的框架有所了解後,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互聯網企業相對於傳統企業的優勢何在。傳統的供應鏈在限定的角色和條件之下,注重效率的線性優化。鏈主往往盡其所能垂直整合上下游,以統一的標準、規格、質量等,將相關職能(即「點」)納入其控制。「線」爭取優化它所控制的所有的點。這是傳統的運營方式。實際上,「線」也只能影響它控制的「點」。

而一個開放的協同網則不同,其最大的價值是網路協同所帶來的網路效應。「點」可以在一個巨大的「面」上獲取比傳統模式下大得多的商機,從而實現規模經濟,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和服務,其優勢遠高於傳統模式;同時,「線」可以按照需求隨時調用「點」的服務,增加了靈活性及彈性,從而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務,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這又進一步帶動生態圈的繁榮和發展,降低所有參與方的成本。唯有這樣的協同網才能隨時實現全局動態優化。

協同網路對於傳統的供應鏈是典型的降維攻擊。電商網紅的品牌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這樣的「線」能夠在較短時間內迅猛發展,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淘寶和微博兩個「面」搭建的交易和營銷基礎,兩個「面」給網紅品牌賦能。網紅品牌們只需要把注意力完全聚焦於自己最擅長的能力,就是客戶需求的洞察、社區的運營以及產品的開發。此外只要調動各種「點」的服務,就能夠把握快速發展的機會。

網紅品牌這樣的「線」能夠不斷整合資源,獲得今日的巨大成功,是因為智能生態新的運營規律。所謂降維攻擊,就是指在互聯網技術的幫助下,新平台不斷打開過去供應鏈的封閉結構,納入越來越多的「點」,共同參與互動。而在升維的「面」中,由於供應、需求以指數級別增加,大幅促進而非抑制「點」的活力,整合「點」和「面」的資源的「線」的活力也從而遠大於傳統行業。

傳統行業中,幾家巨頭的生產力,就決定了一個產業的整體供給和效率。巨頭的封閉供應鏈形成了強大的結構壁壘。但隨著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這些行業都會很快向「點線面體」的協同網路演化。

「點線面體」的共同演化

點線面體就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各個角色相互依存,共同演化。點線面體四者共榮互利,在真正的互聯網生態中缺一不可。「面」最大的價值之一是讓「線」找到「點」,促成合作。這樣的支撐使得「線」的效率優於傳統打法。「線」憑藉「點」和「面」提供的能力和支持,對傳統供應鏈管理體系進行降維打擊。

當「點」與「點」相連成「線」,「面」也逐漸繁盛。「面」一方面支撐了「點」的繁榮,並給「點」賦能,另一方面,當「面」與「面」引起化學反應時,或許也會交織成負載更多商機的「體」,其勢能往往足以衝擊傳統行業。

未來的商業競爭,將是互聯網商業體之間生態意義上的競爭。假如「面」不能提供足夠豐富的基礎設施,讓「點」發揮最大的活力並不斷創新,刺激新的「點」和「線」出現,更有活力的「面」就可能會吸引這些「點」而去,並對過去的「面」取而代之。此時,原來的「面」將慢慢萎縮,成為「新面」中的「線」和「點」,甚至煙消雲散。盛大和騰訊的競爭就是個經典的案例。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競爭也是如此。

點-線-面-體的戰略思維

點-線-面-體的思考框架給我們許多啟示,我總結出四條指導原則。

1.對於絕大多數的點和線,選好合作的「面」是最重要的戰略選擇之一。選對了面,對企業發展是事半功倍。這是因為真正的對手往往不是同行,而是大時代的潮水起落。

2015年,電商網紅開始走紅,在不同的社交平台上百花齊放,也有不同的電商網站東搶西奪,如淘寶、蘑菇街等,都力圖拉攏最有潛力的關鍵意見領袖(KOL)。當時,部分網紅加碼淘寶和微博,認為兩者日後定將越走越近。事實也證明,淘寶和微博的資源和技術逐漸整合,產品和數據打通,跨平台營銷越來越方便,兩個平台合力營造愈發優渥的經營環境。加盟其他平台的網紅品牌,早就不見了。

2.必須從新的角度思考誰是你的競爭對手,誰是你的合作夥伴。本質上,同類才競爭。「點」和「點」競爭,「線」和「線」競爭,「面」和「面」競爭,如淘寶、天貓和京東、騰訊的電商平台相互競爭,不是跟平台的商家競爭。

3. Access(入口)遠比ownership(擁有)重要。傳統思維強調的是對重要資產,如供應鏈的擁有和控制。而新思維強調的是影響和調度的能力。在網路時代,越來越重要的不是你擁有多少資源,而是能調動多少資源。網紅電商能發展得這麼好,和他們能充分調動微博和淘寶,以及社會化的柔性供應鏈的資源息息相關。

4.「升維」不是自然進化,需要脫胎換骨的努力。這是物種的演變,不是簡單的提升,實際挑戰往往比想像的大,需要戰略眼光和氣魄,需要眾多資源的支持,也需要運氣。最重要的是時機的把握,要抓住點線面體變化的關鍵時刻。

「點」「線」都要努力利用好「面」提供的公共服務和網路效應,而「面」的重要價值就在於賦能「點」「線」的發展。三者相互依存的發展帶來了整個生態系統的繁榮,這就是智能商業的運行規則。所以,「點線面體」即是宏觀經濟發展的一個基本脈絡,也是網路時代戰略新定位的核心。

曾鳴|文

曾鳴是阿里巴巴集團學術委員會主席,湖畔大學教育長。2006-2017年擔任阿里巴巴集團總參謀長。1998-2006年先後擔任INSEAD商學院以及長江商學院戰略學教授。

本文有刪節。

《哈佛商業評論·前沿理論》



We work closely with you and carry out research to understand your needs and wish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