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創業創新研究院 | Large Image With Sidebar
1868
paged,page-template,page-template-blog-large-image,page-template-blog-large-image-php,page,page-id-1868,page-child,parent-pageid-1815,paged-3,page-paged-3,qode-quick-links-1.0,zh,ajax_fade,page_not_loaded,,qode-theme-ver-11.2,qode-theme-bridge,wpb-js-composer js-comp-ver-5.2.1,vc_responsive
 

Large Image With Sidebar

新冠病毒疫情就像一个“黑天鹅”事件,让所有人措手不及,给各行各业企业带来全新挑战与巨大危机,外部经营环境恶化正在考验所有企业,如何跑赢“疫情”,提升自身抵御危机的能力,实现业务的可持续增长,最重要的不是无差异的政策措施,而是企业自身的生存力,在复杂多变并且高度不确定的经营环境下,打造韧性组织亦成为企业执本之策。 所谓组织韧性,是企业能够适应环境变化以及突发性的危机,从而能继续生存和卓越成长的能力,在VUCA时代大变局的今天,随着个体意识的崛起,随着Z时代进入职场,随着黑天鹅事件不断并高频发生,组织既要能够预见危机,也要有能力度过危机,更要能够从危机中东山再起,甚至逆势突围,如何提高组织韧性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家和研究者共同关注的议题。 究竟是什么措施让高韧性企业走出危机并获得持续增长?又是哪些因素塑造了高韧性企业的“韧性”能力? 本期为您精选10本打造组织韧性书单,希望能帮助组织寻找面向VUCA时代的新型管理模式和组织形态,提升准备度和适应力,穿越疫情周期,开启更多可能性。 01 《组织韧性:如何穿越危机持续增长?》 [中]曹仰锋 / 中信出版社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正和岛创始人刘东华等力荐,提供塑造组织韧性的5大策略、17条关键措施,助力企业打造危机应对体系。 1.什么是组织韧性,为何它是企业战胜危机的最直接变量? 2.高韧性企业在穿越危机、实现逆势增长时采取了哪些关键措施? 3.是什么因素塑造了高韧性企业的“韧性”能力? “组织韧性”(OrganizationalResilience)定义为企业在危机中重构组织资源、流程和关系,从危机中快速复原,并利用危机实现逆势增长的能力。“韧性”是与“脆性”相对而言的。当一个企业拥有的“组织韧性”越强,越有助于企业快速从危机中复原并获得持续增长。反之,如果一个企业的组织能力“越脆弱”,就会导致其在危机中越陷越深,最终被危机吞噬。 危机给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一个机会思考以下问题:未来高度动荡的时代,企业应该如何修炼内功,提高自身抵御危机的能力,才能穿越危机持续增长。 本书选择西南航空、苹果、微软、星巴克、京瓷、乐高等6家分别来自美国、日本和丹麦的高韧性企业作为研究案例,通过对比研究,提炼总结出打造高韧性企业应该坚持的五个核心策略:精一战略、稳健资本、互惠关系、坚韧领导和至善文化,并给出了打造高韧性企业的17条关键措施。本书以作者多年实践研究为基础,为企业如何度过危机提供参考,企业可以从这些高韧性企业身上学习塑造组织韧性的经验,也可以从它们所犯过的错误中汲取教训。 至善文化是健康而有韧性的文化: 1.至善文化尊重人性,不违背人的向善本性。至善文化的目标是提升组织中每一个人的生命意义,这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最根本的行为动机,是人的本性 2.至善文化还符合企业的本性。作为一家商业性营利机构,为顾客创造价值,为股东带来财富,为员工提供安全和有意义的工作等,这些都是企业的“本性”,是必须致力于达成的目标 3.第三,至善文化的核心是利他。大善利他,利他主义的本质就是牺牲局部利益,成就整体利益 02 《韧性思维》 [英]乔·欧文 / 人民邮电出版社 10种持续精进的成长法则,45种培养韧性思维的技巧和行为,轻松恰当处理小状况,乐观科学应对大事件。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挑战和压力的社会中,“韧性”是让我们得以生存且持续成长的关键,它不是某种单一的技能,而是我们可以学习的一系列思维习惯、可以培养的心理素质,培养这些思维习惯宗旨包括保持乐观、善于管理情绪、学会选择、找到使命感、持续学习、打造适合自身发展的外部环境等。 基于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案例,乔·欧文揭示了构建韧性思维的10个思维习惯,培养这些思维习惯的宗旨包括保持乐观、善于管理情绪、拥有信念、自信、建立支持性的人际关系、注重精力管理、学会选择、找到使命感、持续学习、打造适合自身发展的外部环境等。即使你只专注于培养其中一种思维习惯,也会有极大的收获。 本书介绍了45种培养韧性思维的技巧和行为,让你既可以轻松、恰当地处理生活中的小状况,又可以乐观、科学地应对大事件。还讲解了如何识别并应对常见的思维陷阱,以及如何发现并挑战你的定势思维,进而凭借科学的思维习惯和强大的心理韧性获得蓬勃成长的能量。适合每一个渴望持续成长的人,尤其适合职场人士、管理者、学生阅读,也可作为领导力培训机构的参考读物。 3个小练习提升自我效能感: 1.变得精通:从小的步骤开始,小步前进的增量收益。有方向、有目的的学习胜过蛮干的聪明的收获。坚持练习最后带来稳定的收获 2.应对挫折:当你遇到困难时,一定要细细地复盘,关注自己已经做得很好的事,并告诉自己你可以。关注自己已经学到的东西,而不是没学到的,会让你更有力量 3.建立影响力:通过以下10件事,帮助自己建立别人的信任,打造你的忠诚的追随者,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来做一个有领导力的人,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03 《非线性成长:吉利之路》 [中]吴晓波 / 中信出版社 吉利官方认可,杨斌、林毅夫、许庆瑞联袂力荐,13个方面系统梳理吉利汽车非线性成长方法论,发现和善用中国企业的管理智慧。 线性管理,就是把一切都变成静态的,要干一件什么事,就按照这个程序去走;而海尔是以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中心的,到最后要看是否创造了用户价值,那就是一个非线性的管理模式。 20多年前,吉利在“汽车狂人”李书福的带领下进入造车行业时,还是一家四无企业:没人,没钱,没技术,没资质。经过一个艰辛卓绝的发展过程,现在吉利已经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头部自主品牌,走出了一条非线性成长的道路。吉利是如何做到这一步的,作为中国制造行业的佼佼者,吉利有哪些值得其他企业学习的成长经验《非线性成长》一书对此给出了回答。 浙江大学吴晓波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在对吉利创始人李书福、CEO李东辉、总裁安聪慧等近百位高管、中层、基层人员进行的几十次调研访谈的基础上,从企业家精神、人才生态与培养、技术能力突破与蝶变、质量管理进阶、现场管理升级、组织韧性建设、合规管理、跨国并购、全球价值链协同网络、穿越周期的管理等13个方面,对吉利的成长之路进行全方位的复盘和总结,系统归纳出吉利实现非线性成长的方法论,以期为产业界、学术界同人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04 《价值共生:数字化时代的组织管理》 [中]陈春花 / 人民邮电出版社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陈春花教授,十年数字化组织研究与实践集大成之作,完整呈现新的组织管理体系,为数字化时代,企业挖掘新价值,赋能强个体提供解决方案! 本书在数字化生存为背景,从企业管理角度,对组织价值重构进行的探索。为了更好的回答如何将数字化嵌入组织管理,如何应对数字化技术所带来挑战,本书分为五个部分: 1.数字化及其对组织的影响,了解数字化的本质,陈春花教授将数字化的本质特征概括为三个部分:“连接”、“共生”、“当下”。面对变化组织管理应该如何重新定义 2.新个体,分析了个体价值崛起及领导者的新定位 3.新“组织”,在复杂环境下,如何理解组织的动态性和有效性,分析组织的发展和管理整体论 4.新价值,从组织新功能、新结构、新能力和新目标四个方面来探讨价值共生的意义 5.新知识,未来已来,企业没有其它选择,依靠组织学习才能适应变化 全书从全局角度,分析数字化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从旧模式发展模式向新发展模式转型,在新技术的巨大冲击下,强调创新确实也意味着对原有组织的破坏性,个体的上升和组织稳定性也存在矛盾,在企业面临内外部巨大的复杂性时,本书非常好地探讨了如何实现组织的自主管理、自进化模式以及个体心理完整性和组织的整体性。 本书围绕组织管理的核心的命题四个方面深入探讨时代的变化: 1.个人和目标的关系,即个人发展跟目标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2.个人和组织的关系,即在组织的系统当中,个人应该如何去发挥他的作用,以及组织如何成就个人 3.组织和环境的关系,也就是组织跟环境间的边界在哪里 4.组织和变化的关系,组织如何得以持续 数字化时代,这些关系已经和工业时代呈现出极大的不同,陈春花教授在书中提出,任何行业,按照数字化的逻辑都不需要有经验,以往的核心竞争力甚至可能会成为陷阱。正是因为这些变化,企业的发展就不再只是考虑战略、运营、营销和财务,必须重视探讨组织本身组织重构到底应该如何进行。 05 《赋能:打造应对不确定性的敏捷团队》 [美] 斯坦利·麦克里斯特尔 / 中信出版社 美国畅销20万册,教你从0到1打造强悍如美军的团队!复杂的世界、变化的挑战,你的团队是否做好了准备?深井式的组织架构、封闭的信息系统,只知发号施令的领导、目标模糊的成员,你的团队是不是正深受其害?如何打破深井?如何赋能?来自美军特种部队的经验,告诉你打造超强团队的秘诀。 在错综复杂的新生态下,预测已经成为不可能,运营的关键已从控制—命令式转变为赋能——分布式,唯有如此才能在新生态下取得成功。 一手打造了全球强战斗力的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指挥官的斯坦利·麦克里斯特尔,摒弃掉存在了一个多世纪的常规思维,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对特遣部队进行重塑,将其打造成新物种:一张在沟通上极度透明、在决策上去中心化的网络。就像华为的任正非号召华为17万员工向美军学习一样,你也一定需要这样一部经过战火和鲜血考验的管理运营法则,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下取得成功。 领导者的角色不再是“指挥与控制”的宏观管理者,而是创造一个更为宽松的环境。敏捷性必须成为我们的首要的素质,而不是效率。 06 《灰度决策:如何处理复杂、棘手、高风险的难题》 [美]小约瑟夫·巴达拉克 / 机械工业出版社 在错综复杂的困境中找到正确的思考路径应对一切难题。   现实中,非黑即白的问题少之又少,大多数问题都处在“灰色地带”,你在生活和工作中背负的责任越大,可能面临的灰度问题就越多。灰度问题棘手、复杂却至关重要。尽管我们搜集量化信息,咨询专家建议,认真分析研判,但这些常规方法似乎都不再奏效。 本书开宗明义、返璞归真,用5大人文主义问题直击困难的本质,构建了灰度决策的思考路径。这5大发人深省的问题可以拓展你的思路、给你全新的视角,让你的判断力变得敏锐。它帮助无数的人解决了工作和生活中极其复杂却又充满不确定的一系列棘手难题。 确保过程正确的五个步骤: 1.拦下“火车”:当你必须对灰度问题做出决定时,要避免草草下结论,也要避免其他人这样做 2.聚焦过程:当你面对灰度问题时,你的基本任务是让过程正确 3.找对人选:使过程正确的关键在于找到正确的人,他们有正确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并能全身心投入其中 4.画决策树:列出你所有能解决问题的选择;努力填充每个选择可能带来的结果以及每个结果可能带来的不寻常后果 5.协同策略:有两个因素能颠覆你所创造的完美过程——团队思考和老板思考 锻造直觉的五个步骤: 1.静心暂停,从周边事物抽离出来   2.分伯仲,一并使用五大问题   3.关心则乱,做好抗争的预期   4.系列决断,与想象的局外人交流   5.做出决定,进行解释并继续推进 07 《原则2: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 [美]瑞·达利欧 / 中信出版社 桥水创始人、《原则》作者瑞·达利欧全新力作;对未来做出相对正确的预测,为人生决策下注。 自然界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而任何事物都按其固有的轨迹运行。人们能够用一定的方法去认识它、体验它、并按照客观规律改造它。 从《原则》《债务危机》到《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桥水投资公司创始人瑞·达利欧的研究角度涉及个体、组织、社会和世界。他想揭示的是个体的生活和工作原则、组织机构的运转原则、国家和社会的兴衰原则、世界秩序的变化原则。 在这本书中,瑞·达利欧探究的是社会和世界的运行规律和原则,他考察了500年财富和权力的所有重大变化背后反复出现的模式和因果关系。他认为在这些变化背后存在着永恒普适的规律。通过考察许多相互关联的历史事件,可以看到这些变化的典型模式、规律、周期和因果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推断未来。 达利欧认为,历史通常也是通过相对明确的生命周期、随着一代人向下一代人的过渡而逐步演进的。所有帝国和王朝都是在典型的大周期中崛起和衰落的,可以就此判断自己所处的位置,以此判断之后的走向。目前相对财富、权力和世界秩序正在发生典型的巨变,这将对所有国家的每个人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本书的分析和探究建立在达利欧创造的债务大周期、历史大周期的基础之上,揭示的是变化背后的永恒和普遍的力量,以此展望未来,搞清世界的运行原理,总结出永恒普适的原则,从而妥善地应对当前形势。 瑞·达利欧希望这本书能带给读者帮助,就像帮助他一样。 五大决定因素视角下的世界: 1.创新:达利欧对长期趋势持乐观态度,认为人类通过发明创造的进化正在加速,大多数人将从中获益,并渴望押注于伟大的新发现。在这方面,美国的综合排名第一,略微领先于第二的中国。但相较于美国的稳定地位,中国正在迅速上升。如果中国最终赢得技术战,也终将赢得经济战和军事战 2.债务/货币/资本市场/经济周期:达里欧认为,以美元计价的债务严重过剩且增加太快,这反映美国处于其长期债务周期的后期,财富分配方式面临重组。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美元将会衰落,其轨迹类似于历史上的储备货币,经历长期缓慢衰落,然后迅速衰落。如果一旦美国失去储备货币地位,它也将陷入严重的财政困境 3.内部秩序和混乱周期:当前不同国家正在发生不同规模的冲突。美国内部冲突尤为严重,似乎处于周期的第五阶段(财政状况糟糕,冲突激烈),而中国似乎处于第三阶段(出现和平和繁荣)。而且,虽然美国在未来10年里陷入第六阶段(类似于内战)的可能性只有30%左右,但这一风险已经高得危险。虽然不能确定美国的分裂和冲突是将加剧还是缓和,但长期势头是朝着分裂加剧的方向发展 4.外部秩序和混乱周期:达利欧的模型和数据显示,中美冲突的规模比正常水平高出一个标准差,与历史上的国家间冲突相比,这是非常严重的情况。在军事领域,危险的小规模冲突几乎不可避免,但中美在可预见的将来,都有足够实力对彼此造成不可接受的伤害,所以互相保证毁灭的前景应该可以防止军事战。除非某种意想不到的技术突破,给其中一个大国带来巨大的不对称优势,导致相互毁灭不复存在。未来10年,台海局势是中美两国爆发军事战唯一可能的导火索 5.自然灾害:人类和自然进化正在给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将带来极为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大大降低生活质量 08 《增长结构:不确定时代企业的增长底牌》 [中]王赛 / 中信出版社 不确定时代企业增长的必然解,小米、字节跳动、海尔、宝钢、腾讯等70多家企业验证过的企业增长的底层算法与基础框架。适合本土企业实现企业有价值增长的宝典。 1.为什么增长问题对于企业和企业家而言如此之重要? 2.如何实现可持续增长?如何实现好的增长? 3.用增长五线设计业务结构有何意义? 本质上,增长是绝大部分企业问题的原点,而低增长、不确定时代的到来,也使增长再次成为企业家、管理者及创业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本书作者王赛基于13年的战略管理咨询经验和70多家企业实操案例,沿着“增长五线”的脉络,以“结构”为中心,通过对企业增长进行解剖,从更微观的视角找到影响企业增长的动态因素,指导不同条件下的企业去调整自身的要素组合结构,构建起业务、客户、竞争、差异化、不对称、合作和价值七大子结构,从而在不确定时代中建立企业增长的结构底牌,让企业的增长趋向稳定、可持续,为企业长远发展与基业长青奠定基础。 企业增长的三大维度: 1.融合:只有融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力量、创造最大的价值 2.决策:优势和劣势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结构:企业增长中,有没有可能做出结构性的设计,在结构当中看到理性的必然 09 《跨越不可能:如何完成高且有难度的目标史蒂芬·科特勒》...

日前,曹仰锋博士接受了凤凰网《首席访谈》节目的专访。在节目中,曹仰锋博士表示:“领导者要从一个“自以为是”的领导者转型为一个“自以为非”的领导者,领导者不成长,企业是不可能成长的。” [embed]http://iogei.com/wp-content/uploads/2022/05/shouxifangtan2.mp4[/embed] 人都有一扇自内而外的大门,有一扇自内而外的心门,没有人能帮助你打开,谁能帮你打开,只有你自己,但是外部的力量在于启发自己。所以有时候给企业家们上课会讲,我说我不是来改变各位的,我只是谈谈我的感受,你能听进了,你能够自内而外开,那就是你的开悟、自觉。因为只有自觉才能觉人,自觉才能够觉悟,自觉才能够觉醒。你看“觉”这个字特别好,觉醒、觉悟、觉察,“觉”这个字叫用心才发现。所以我觉得一个企业家的领导力,还是要自己有这种自我发现自己,自我觉悟的能力。要从一个“自以为是”的领导者转型为一个“自以为非”的领导者,领导者不成长,企业是不可能成长的。 《第四次管理革命》 曹仰锋/著 中信出版社 我在早年,大概应该10年前我就做过一个课题,当时研究有的企业为什么能够持续长大,有的企业就是侏儒型企业,长不大。最后得出一个结论:领导者的成长边界决定着企业的成长边界。领导力的提升,这是很重要的。如果你自己领导者不能够提升,组织不可能长大。但提升又没有一个特别好的绝招,说有一个人给你上完一次课你马上就提升了,那是不可能的。还要多学习,但是听课只是一种学习方式而已,多看书,你看很多优秀的企业家都是很愿意读书的。读书叫与万人谈,行万里路。我觉得这些都是很很很很朴素的,但是又是原点。领导力的开发还是要回到一个叫自驱力上,如果人不能够有自我驱动的力量,很难改变自己。 注:本文摘自《凤凰网广东》--首席访谈节目...

日前,曹仰锋博士接受了凤凰网《首席访谈》节目的专访。在节目中,曹仰锋博士表示:“优秀的企业家总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embed]http://iogei.com/wp-content/uploads/2022/05/shouxifangtan.mp4[/embed] 我觉得对企业来讲,危机有的时候确实是灾难。为什么说是灾难,是因为他没有准备好,尤其是突然来的危机,让它的经营一下子陷入很大的困境。但在有些情况下,危机对有些企业来讲又变成一个机会。什么样能够把危机变成机会,就是这些企业一定有非常强的韧性才可以。所以我看到很多优秀的企业,它基本上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你试图去预测危机是不现实的,危机很难预测、很难预知,但是可以预防预防。”预防指的就是长期保持对外部环境的敏感。 《组织韧性:如何穿越危机持续增长?》 曹仰锋/著 中信出版社 我记得这个海尔的董事局主席张瑞敏先生经常讲“他做企业这么多年一个很深的感受就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没有危机的时候,可能大家对这句话不一定特别理解,为什么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它背后的含义就是时刻保持对外部环境的敏锐。危机就指在冬天来了,但冬天来的时候再想起来去借棉衣,那肯定是很难借到的。所以说优秀的企业尤其是高韧性的企业要在夏天为冬天的到来准备棉衣,也就是一定要未雨绸缪,这一点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注:本文摘自《凤凰网广东》--首席访谈节目...

疫情骤起,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为助力企业渡过难关,今年4月初,由互联网实验室、经济观察报和金蝶联合举行的“数治企业·韧性成长”产业互联网云沙龙在深圳、北京两地拉开帷幕。 广大专家学者纷纷建言献策,产业互联网实验室主任、香港创业创新研究院院长曹仰锋在会上发言表示:高韧性数治企业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方面企业需要锤炼组织韧性;另一方面企业要向数治企业转型。 韧性增长是企业抵御危机的能力,它能够在企业遇到危机时整合资源、重塑流程,让企业快速复原并且抓住机会重新实现增长。然而,组织韧性并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一种组合,其中包含战略韧性、资本韧性、关系韧性,领导力韧性和文化韧性。根据组织韧性的强弱,可以把企业分成四类,即脆弱型企业、低韧性企业、中韧性企业、高韧性企业。 曹仰锋博士说到,从苹果、微软、乐高等这些卓越公司的增长历史来看,大多数公司都经历过多次危机,正是对每次危机机遇的把握,让这些公司凝聚了组织韧性的能力,从而穿越危机获得持续增长。 想打造高韧性数治企业,除了需要锤炼组织韧性之外,还需要向数治企业转型。曹仰锋表示,企业需要要重新思考数字企业、数智企业和数治企业这三个词。对企业来说,仅有数字化资产还不够,要把数据资产进行利用,把数据智能化,变成能力。数治企业则不仅是资产,也不仅是能力,而是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对此,曹仰锋认为,数治企业就是围绕着客户价值构建数字生态系统,从数字思维、数字战略、数字商业模式、数字能力再到数字管理,全方位重新定义企业。这一观点为企业重构数字战斗力,进而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思路。 自2020年初以来,疫情反复肆虐,对很多企业的经营、发展造成了困难。民营医药企业九州通医药集团其位于湖北武汉的总部受到冲击,幸运的是,九州通很早就意识到数字化对增强企业韧性的重要性,2015年,九州通就与金蝶云之家合作打造了 i9移动工作平台。就在武汉暂停对外交通后的76小时后,九州通协同平台成功上线健康打卡功能,成为了九州通全体员工健康、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不仅如此,金蝶云EBC能够助力企业实现实现更多可能。以金蝶云为例,其可协助企业管理软件从ERP(企业资源计划)升级到EBC(企业业务能力),包含链接客户、链接生态、链接万物、链接员工和数据驱动的五大能力平台,可以帮助企业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实现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李刚...

导读:2022年4月19日胡润百富旗下国际教育平台胡润百学携手管理者专业学习平台MBA智库,联合发布了《2022胡润百学·中国商学院教授学术活跃度榜》(Hurun Education Top Business Schools Professors 2022),列出了2018至2020这三年在市场营销、金融财务、战略管理、创新创业、人力资源与组织管理五大科系最具学术活跃度的中国商学院教授。曹仰锋博士因在战略管理领域常年保持较高的学术活跃度,而名列其中。  《2022胡润百学·中国商学院教授学术活跃度榜》发布 ——寻找最具学术活跃度的中国商学院教授 目前中国内地体制内商学院总数有253家。本次榜单评选范围为中国内地体制内商学院中的教授。汇总原始数据来自五大科系663位教授,其中金融财务系337位,市场营销系142位,战略管理系70位,创新创业系70位,人力资源与组织管理系44位。评选维度包括教授发文数量、学术著作出版数量、当当网商业出版物数量、知网期刊发文数量和采访次数,并附加调研问卷中的学员提名作为加分项,最终筛选出50位教授上榜,五大科系各10位,按照总得分进行排名。 清华经管学院上榜教授最多,有11位;其次是北大光华、南开商学院和人大商学院,分别有5位。 市场营销系上榜教授包括清华经管学院的李飞、上海交大安泰的余明阳、人大商学院的郭国庆等。 金融财务系上榜教授包括清华经管学院的李稻葵、北大汇丰的巴曙松、人大商学院的王化成等。 战略管理系上榜教授包括浙大管院的魏江、清华经管学院的朱武祥和宁向东等。 创新创业系上榜教授包括清华经管学院的陈劲、浙大管院的吴晓波、南开商学院的张玉利等。 人力资源与组织管理系上榜教授包括北大国发院的陈春花、南京大学商学院的赵曙明、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刘善仕等。 上榜教授来自北京的最多,有27位;其次是上海8位;天津第三,有5位。 6位女性教授上榜,占一成。 具体名单如下: 注:本文摘自《胡润百富》 ...

“一家生产厨房小家电的传统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建立了供应链中央监控系统,把接近两千家的供应商、零部件生产商和分销商都集中在一个监控系统中,不仅把零部件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在供应商出厂之前,更大大缩短了从获得订单到工厂出货的时间。”近日,在由产业互联网实验室、经济观察报和金蝶三方联合举办的“‘数治企业 韧性成长’产业互联网云沙龙”现场,中央企业专职外部董事杨亚向与会嘉宾分享了某企业的转型案例。他表示,在复杂环境下,通过向数字化转型,部分企业不仅发挥了供应链集成优势,而且巩固了产业加工能力,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完善数字经济治理”。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和机遇,并纷纷从模式、管理、组织、技术等多层面推动数字化进程,我国多数企业迎来数字化转型的新浪潮。   数据驱动:以数字化为工具,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数字化浪潮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实是对数据的利用问题。”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清华大学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晓东表示。过去几年,很多企业的业务信息化做得不错,但是从普及率来讲还是不够的,因为成本太高,尤其是传统制造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依赖非常大。如果对人的依赖过强的话,一旦人的行动因为不可抗力因素被限制以后,企业的生产制造就会受到影响。李晓东建议,在管理和业务两条线,企业要从对人的依赖转向对数据的依赖。 大族激光集团副总裁陈焱对李晓东的看法表示认同。他以大族激光集团举例,在疫情初期,工程师出不去,各分散制造基地的产品进不来,“一些核心的器件和核心产品,我们的工程师根本没有办法在第一时间做确认。”后来,集团在核心产品和用户服务等方面加快了数字化进程,并对从管理层到基层的员工进行数字化思维的培训,“尤其是核心的器件和核心产品,在远程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这些产品会不会在未来发生一些问题,我们提前做了预案,并在远程给客户做好了培训。”2021年,大族激光的销售收入达163亿,“这其中公司的数字化是非常重要的。”   数治企业:以数字化为契机,助力企业韧性成长 在2020年疫情爆发后,大族激光通过数字化对管理和经营快速进行调整,将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尽可能降到最低,这是一种具有韧性的表现。事实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韧性一词”,国际权威研究机构Gartner曾发布预测称:2025年前全球70%的CEO将建立“韧性文化”,以应对新冠疫情、网络犯罪、恶劣天气、内乱和政治动荡的威胁。 报告指出,90%的全球商业领袖认为:组织韧性将是未来商业中的首要思考内容;80%的企业家认为:有韧性的组织才能基业长青、蓬勃发展。 但韧性在企业管理和经营中究竟如何表现?数字化时代企业又如何提升自身的韧性?产业互联网实验室主任,香港创业创新研究院院长曹仰锋博士在其报告中给出了解答。曹仰锋表示,韧性本身是一个能力,表现出来在企业遇到危机之后能够在危机中反弹出来,就像U型变革一样,无论内部危机还是外部危机,对组织的考验都是韧性能力。曹仰锋博士曾对西南航空、苹果、星巴克、微软等全球知名企业进行深入研究,并发现这些行业巨头都经历过一次甚至多次危机,但最后都从危机中走出并持续增长。因此,韧性是保证企业持续增长的核心能力。 而在数字经济时代,曹仰锋认为,企业面临着像数字企业升级的压力,可通过塑造EBC的能力,提高企业的创新素质和敏捷力,因为有可组装能力,比较敏捷,会抵御企业在遇到危机的时候带来一些挑战,获得韧性的增长。 数治企业,关键是数据治理和管理企业。 在数字化浪潮下,是不是所有的数据都有用呢?在李晓东看来,不是所有数据都有价值。浪费大量管理成本和资金成本获取数据的企业,最终只能湮灭在数据和信息浪潮中。如何有效地甄别数据,包括鼓励有价值数据浮出水面,是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很关键的一点。“企业只有在数据的获取、产出及使用层面都加强管理,才能支撑数据管理,才能称之为基于数据治理和管理的企业。” “一家企业想要实现韧性成长,要具备四个方面的能力,”产业互联网实验室轮值理事长、金蝶集团董事会主席徐少春表示,一是数字化的运营能力,二是数据驱动的高效产品与服务的能力,三是数字生态的能力,四是文化的创新能力。在徐少春看来,过去讲企业数字化很大程度上是停留在某一个部门,而“数治企业”则是要利用数字化的手段治理管理企业,构建新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模式,乃至商业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管理科学与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钦表示,数字化浪潮下,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连接整合力的提升也至关重要。“在以硬科技为中心的前提下,能不能实现资源连接、通过和别人互补从而去创造价值,而不是简单的作为供应商或者组装环节存在,也是企业能否实现韧性成长的关键。” 在王钦看来,数字化既是企业转型的工具,亦是企业发展的契机。“有人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是风口,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场马拉松。这是对所有企业的一次技术上的冲击。只有在这场马拉松中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把数据治理在边界上进行扩展,把企业要素进行有效的动态组合,才能最终提升企业的优势,实现企业的韧性成长。” (赵艳艳)[ 责编:张慕琛 ]  来源:光明网 2022-04-18 10:02...

We work closely with you and carry out research to understand your needs and wishes.